美国会计学会的理论建构及其历史局限

发布时间:2024-05-23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最近40多年来,我国会计学术界有许多文章对美国会计学术文件进行了详细介绍,也引进了许多美国学术界的理论观点,但鲜少有文章认真研究美国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其进行辨证分析。针对这一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教授周华及其合作者展开了系统研究,撰写的《美国会计学会的理论建构及其历史局限》一文在管理学权威期刊《会计研究》上发表。

该文通过历史溯源分析提出,私立机构美国会计学会的理论建构在最近一百多年间出现了反复:在罗斯福要求加强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美国证监会强调基于事实的信息披露的背景下,美国会计学会在1936年至1948年间形成了一批总体上坚持历史成本会计理念的理论公告,但之后便陷入彷徨;美国会计学会1957年的公告以“服务潜能”来界定资产概念,这就表明其理论建构必然归于徒劳;1966年的公告提出了“决策有用性”的概念,并主张并行披露历史成本和现行价值;待到1977年的公告公布时,美国会计学会已经提不出像样的理论主张了。利特尔顿的成果已经是美国会计学会的巅峰之作。面对前车之鉴,我国会计理论界应当扬弃美国会计学会的理论建构,着力基于我国法律原则,建构中国自主的会计知识体系。

该文针对美国会计学会成立至今所公布的一系列理论公告的历史背景、旨趣转向,对其立场、内容进行了辩证分析。美国会计学会自1936年起,先后公布了7份会计理论公告以及13份补充公告。这些文件都带有鲜明的历史烙印。

在罗斯福要求加强证券市场会计监管以及美国证监会强调基于事实的信息披露的背景下,1936年的公告《影响公司报告的会计原则暂行公告》竭力维护历史成本理念,确立了“会计乃是原始成本的分配过程”的思想。1941年和1948年的公告继续坚持了历史成本这一立场。

1955年公布的第8号补充公告《公开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披露准则》首次提出了类似于日后流行的“决策有用观”的理论主张,这表明美国会计学会在会计理念上出现了较大的转变。1957年公布的《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准则与报告准则》引入了“服务潜能”这一术语来界定资产概念,资产概念逐渐玄妙化。

1966年的《基本会计理论公告》得失参半。一方面,它并未完全放弃历史成本会计,另一方面,它主张并行披露现行价值信息。该公告还提出用相关性、可检验性、中立无偏性和可计量性作为评价会计信息的标准。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金融资本再次崛起和新自由主义兴起的背景下,美国主流学术界逐渐走上了学术虚无化的道路。1977年的《会计理论与理论认可公告》既无理论主线,也缺乏合理的理论标准,理论贡献乏善可陈,这表明美国会计学会已经无力提出能够自圆其说的系统的理论观点了。

美国会计学会的沉浮充分表明,科学的会计理论必须建立在会计信息具有公益性和公信力的基础之上。企业会计本质上是基于法律事实对企业的法律关系进行分类统计的管理活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正是因为其契合了这一本质才具有了穿越时空的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重要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的方法论,值得会计研究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美国会计学会的沉浮启发人们,一个会计学术组织,只有当它真正重视会计信息的公益性和公信力的时候,才有可能形成科学的会计理论建构。我们认为,企业会计本质上是基于法律事实对企业的法律关系进行分类统计的管理活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之所以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恰是因为其不自觉地暗合了这一本质。企业会计规则本质上是由民商法、经济法和复式记账规则融合生成的企业收益分享规则,它必然是区域性的,只要“国家”“法律”这样的概念还存在,就不可能形成全球会计准则。建构中国自主的会计审计知识体系只能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求解。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夯实资产、利润等会计要素的理论根基,是建构中国自主会计审计知识体系的必由之路。这就是本文的结论和启示。


已发表文章:

周华、刘斯曼、尤希琦、潘一彬,2023:《美国会计学会的理论建构及其历史局限》,《会计研究》,2023年第10期。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