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24
信任不仅是商业环境中架起人际合作的重要桥梁,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例如,“不言而信”、“肝胆相照”和“坦诚相见”等无一不在提示我们信任的重要性。信任,是指基于对对方意图和行为的积极预期而愿意向对方暴露自己的弱点且不担心被利用的一种心理状态。
信任关系中,包含信任一方(Trustor)和被信任的一方(Trustee)。某种程度上,信任他人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冒险,需要勇气;而被信任,同时意味着信任关系中的“优势地位”和“回馈责任”。尽管信任和被信任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然而目前组织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任”这一面,相对而言“被信任”这一面所获得的关注较少。
“感知到被他人信任,一定会产生积极效应吗?”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系刘军教授及其合作者在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上发表的“Does A Trusted Leader Always Behave Bet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 Feeling Trusted by Employees and Benevolent and Laissez-Faire Leadership Behaviors”一文基于上下级信任关系情境,从领导被信任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该论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领导被信任感的双刃剑效应。
一方面,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当领导感觉到下属是信任自己并且愿意将弱点暴露给自己时,领导会体验到积极的情绪以及基于组织的自尊等。为了回馈下属的信赖,领导愿意关心下属的福祉,并在互惠原则的基础上帮助下属实现目标,表现出仁慈型领导行为。
另一方面,基于道德许可理论,领导者的被信任感可以使领导者相信自己的领导行为(如领导者对待下属的方式或领导与下属之间的日常交往)是被下属重视并且为下属提供了积极结果,让领导认为自己是负责任的、可信的、真诚的和关怀他人的——这些道德自我认知帮助领导积累了道德积分。积累的道德积分可以成为领导不做道德行为的许可和特权,导致领导表现出放任不管的领导行为。
这项研究,也识别了上述两种不同效应发生的关键条件。当领导者具有较高道德认同时,领导的被信任感会让领导遵守道德规则,从而关心下属的需求,表现出互惠行为。然而,道德认同较低的领导者往往不会以道德行为来严格定义自己,因此当他们被信任时,他们会经历道德许可,进而做出放任不管的行为。
本论文对管理实践的启示意义:
领导者道德认同能增强领导者被信任感的积极影响,并能缓解领导者信任感潜在的负面作用。因此,组织需要重视道德标准在领导者选拔和领导绩效评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组织也有必要奖励道德行为并惩罚不道德行为,以传递“组织重视道德”的信号,从而在整个组织中形成道德氛围。
从员工的角度来看,一味对领导释放信任信号可能并非总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尤其需要慎重对道德认同水平低的领导释放这种信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