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流通经济理论及其中国化启示

来源:学科建设与科研办公室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08

马克思的流通经济理论在新时代仍有重大价值,科学认识市场流通一般规律和我国流通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定性,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局。面向新时代加快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以及新发展格局下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中国流通领域还有若干问题亟待回答,更要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研究。然而最近二十年内,中国社会主义流通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相比汗牛充栋的西方经济学的市场或交换研究,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研究亟待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经济系谢莉娟教授和王晓东教授在《经济研究》上发表的《马克思的流通经济理论及其中国化启示》一文,结合《资本论》及其出版后重新整理的马克思《经济学手稿》,对马克思流通经济理论的核心要点进行了系统再梳理,并结合中国经验归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流通特殊。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流通过程体现着资本的本性并生产着资本的生产条件,从而加剧过剩性危机和贫富两极分化。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基本属性则决定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化大流通除资本流通形式外,还应保留以社会使用价值为生产或交换目的的简单商品流通形式一定比例的高质量发展,并在整个社会商品流通过程中实现简单商品流通“目的”和资本流通“手段”的有机结合;同时,流通特殊还体现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以政府和国有经济为主导的重要商品储备和流通调控、现代流通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定位、支持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商业资本结构合理化。本文也为深化流通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谢莉娟、王晓东:《马克思的流通经济理论及其中国化启示》,《经济研究》2021年第5期,第20-39页。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