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税务局为邻:便利避税还是便利征税

来源:学科建设与科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5-29

根据地理经济学理论,交易成本存在“距离衰减效应”,即经济主体之间在地理位置上越接近,交易成本越低(Krugman, 1991;刘卫东,2013;刘瑜等,2014)。利用这一原理,现有文献普遍基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视角进行分析,认为距离接近会降低利益相关者的交易成本,考察了企业与股东、债权人、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地理距离对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影响。然而,距离接近不仅会降低利益相关者的交易成本,还可能影响企业的交易成本。当利益相关者为监管机构时,这种情况更加突出。一方面,距离接近可能降低监管机构的信息搜寻成本(信息搜寻成本的“距离衰减效应”),强化监管效果;另一方面,距离接近也可能降低企业的寻租成本(寻租成本的“距离衰减效应”),弱化监管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教师张敏与其合作者利用税收征管这一研究场景对上述两种效应进行了考察。一方面,税务局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越近,现场监管的交通和时间等成本越低,税务局需要承担的信息搜寻成本越低。为了降低税收执法成本,税务局更倾向于监管与其距离较近的企业,从而提高邻近企业的避税风险。基于信息搜寻成本的“距离衰减效应”,研究者提出假说:与税务局之间的地理距离越近,企业的避税程度越低。另一方面,企业与税务局之间的距离越近,其发现寻租机会、实施寻租活动和维系寻租链条的交通和时间等成本越低,通过税务寻租规避税收监管的能力越强。基于寻租成本的“距离衰减效应”,研究者提出假说:与税务局之间的地理距离越近,企业的避税程度越高。

研究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与基层主管税务局之间距离越近,企业的避税程度越高,从而支持了寻租成本的“距离衰减效应”假说。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主管税务局为国家税务局或者样本公司为民营企业时,上述影响更大。

文章同时研究了企业和税务局的地缘优势对企业避税的影响,考察了信息搜寻成本和寻租成本的双重“距离衰减效应”,对企业避税影响因素和地理距离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拓展。此外,文章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税务局之间的地理距离越近,越容易通过寻租进行避税。从监管层来说,应该要重点关注这些与基层税务局较近的企业,同时也应该对基层税务机关实施更严格的监督。

 

张敏、刘耀凇、王欣、何萱,2018:“企业与税务局为邻:便利避税还是便利征税?”,《管理世界》第5期。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