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人杂志】毛基业:挤掉非理性繁荣泡沫,回归教育本源

来源:宣传信息办公 发布时间:2015-10-08


尽管高端教育受到很大冲击,但需求还在,和股票市场一样,总会出现一个拐点,挤挤非理性繁荣的泡沫,对商学院来说,现在就要回归教育的理性和本源,先勒紧腰带过一点苦日子,未来还有大发展。

国外有的商学院做的比较成功,在线和线下教育的混合模式,用1/3的时间大家一起学习,1/3时间在线上学习,1/3在线下讨论,这是未来的创新方向。

对于目前中国商学院受到的冲击,特别是EMBA招生和收入的大幅下降,很多人认为,商学院们是躺着中枪,但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看来,不完全是空穴来风,高速增长后,这个拐点早晚会出现。至于“禁读令”对人大商学院的影响,毛基业认为,影响肯定有,但基于早年人大商学院对EMBA定位的调整——将培养对象锁定在成长型企业,因而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毛基业也强调,高端培训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商学院也到了要认真思考教育本质的时候了,借着这个时机去调整和创新,未来的空间会更大。

 

开始回归教育本源

《经理人》:现在高端教育市场变化很大,在您看来有哪些比较大的变化?

毛基业:高端教育和培训,受到影响比较大,冲击应该比实体经济还大。MBA的变化也比较明显,现在专业学位越来越多,MBA专业硕士是最早最成熟,收费也是偏高的。短期来看,如果什么都不做,就要面对招生萎缩、收入下降,但我个人还是乐观的,经济要发展,高端管理培训的需求还在,和股票市场一样,总会出现一个拐点,挤挤非理性繁荣的泡沫,对商学院来说,现在就要回归理性发展。

以前大家对EMBA的诟病很多。来人大学习的一些政府官员,他们其实不需要混圈子,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招商引资,把同学介绍给当地的企业合作、参观,怎么把地方经济搞起来,对主管经济的官员,是有好处的。国企高管也是,民营企业的学习需求非常旺盛,要发展,要应对变化,必须学习新东西。市场环境越动荡,越需要学习。如果EMBA等高端培训,把非理性的东西挤掉,“回归本源”、“回归理性”,一定会健康发展。所以,大家也要乐观,先勒紧腰带过一点苦日子。

人大商学院EMBA课堂

 

主动应对市场变化

《经理人》:市场变化这么快,商学院传统的教学模式,怎么适应市场的变化?

毛基业:我们几年前,从我们上一任院长开始,就在讲“回归教育本源”,这也是人大商学院EBMA的口号,毕竟还是学位教育。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创新,另外是差异化。在EMBA、MBA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别缺乏差异化。基于差异化做创新,我觉得,最核心就是基于资源,不同学校资源优势不同。比如,人大在战略、会计、人力资源方面很有优势。另外,我们和高瓴资本合作,把金融界顶尖的人士请来,学院派和实战派结合,在MBA开一期互联网金融方向的,学生的反响非常积极。根据市场需求,我们顺势推出这个项目,今年在现有的学生里招,明年我们要单独招生,做成高端品牌。

《经理人》:现在做互联网金融方向的也很多,人大做有什么差异化?

毛基业:准确地讲,还是创新金融、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小微贷款这些,核心和本质,还是说大数据相关的,核心就是用互联网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流动性。产学研一体化,与业界合作,把大数据实验室、金融数据库都放在我们这里。我们有一批校友,正在做相关的事情,包括互联网+也是一个创新的方向。

《经理人》:人大EMBA几年前就开始调整定位,现在成效如何?

毛基业:我们比较幸运,几年前开始转型,前任院长当时提出“回归教育本源”,我们转型体现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创新,强调教育本源,我们的CMPM就是中国的实践领袖项目,这个项目的核心目的还是希望有一种溢出效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创新,更强调行动和反思。二是学生结构上的转型和调整,五年前可能有70%来自国企,到2014年国企和政府官员不到20%。EMBA定位就是成长型企业,所以回过头来看,当时做的很明智。

人大——台大EMBA课程

 

发力案例教学和差异化

《经理人》:刚才您提到要基于资源去创新和差异化,人大是怎样的?

毛基业:第一就是人大独有的综合优势,我们请师资的话,是面向全校请,1/3是学院内,1/3是院外校内,不到1/3来自校外,资源优势在师资上能反映出来。第二是理论联系实践,我们一大批老师离实践比较近,也在教学方式上创新,举一个例子,杨杜教授的沙盘模拟课程,在MBA学生中是个被秒杀的课程,学生分小组,模拟整个公司的运作过程,学生之间有分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这个过程中,一个学生适合做什么样的领导,适合做什么决策,能够分析学生适合做什么。这个课程只有人大有,这是杨杜教授毕生的心血,专注教学创新的结晶。

《经理人》:EMBA受到冲击比较大,有的商学院考虑把力量和资源转向重点做MBA。

毛基业:EMBA的话,围绕我们的核心能力和资源,我们准备好了项目会缩小,做更精品、更有特色的项目,靠更好的体验来吸引学生。在中国,MBA的贡献超过EMBA。我经常参加国外一些会议,国外整体来说,MBA市场也在萎缩,特别是全日制MBA,所以欧洲推出了一年制,我们不创新走老一套肯定不行。我们MBA的改革,强调企业家双导师,行动学习整合课程,像沙盘模拟会成为我们的一个品牌,再就是力推案例教学,我们下了非常大功夫,我自己带头开发案例,带头全案例教学,希望未来5-10年,我们成为国内案例教学的第一品牌,希望做成中国的哈佛MBA,我们为什么能做?还是基于资源的差异化,基于老师离企业更近。

我们有非常强大的案例中心,一边开发案例,一边培养新老师。我们从2005年开始,派老师到哈佛学习案例教学,到今年已经11年,我们还在持续派,每年至少两三位老师。坚持下来收获是非常大的,也能应对MBA课程越来越难教的趋势。课难教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授课对象变了,20年前企业管理水平很低,但现在的学员,都是从非常规范企业来的,他们对传统的东西兴趣不高,以前比较粗放的阶段,大家不想这个事情,现在,教学模式应该从知识传播、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案例是把知识点渗透到故事和所学的情景中,每个案例的解决方案,包括老师讲解思路,都是活生生的东西。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我觉得强调知识体系没有用,特别是高管培训,要强调解决问题,强调思维方式和前沿的东西。

哈佛的案例教学,已经做成了宗教,经久不衰,哈佛的学生一来就要洗脑,告诉他们,这是最佳、唯一的学习方式,你一定要读案例,深更半夜读案例,早上起来和同学讨论再去课堂。所有的新老师来了,你的考核要写案例,讲案例。这就是文化的力量,非常强大。当然,国内的商学院,还得一步一步来,先有,后优。很多商学院都面临老一批教授退休的问题,新的老师要培养起来,这个交替的时期,通过案例开发和教育,是很好的一个方式。

《经理人》:都知道案例教学的好处,但案例开发和讲授是很大的,需要长期积累。

毛基业:这是我们的战略。在内部鼓励开发案例,鼓励使用案例,形成全员行动的氛围。我们和哈佛出版社合作,翻译MBA核心案例,这个过程中,老师能学习哈佛案例的精髓,人家是怎么写的,现在我们每年大概有30个新案例开发。

品牌和营销大师拉维•塔尔Ravi Dhar教授讲授消费者市场研究及数字时代的品牌建设

 

在线教育是一种补充

《经理人》:国内大多是美式的教学模式,现在欧洲兴起了一些创新做法,因为欧洲国家比较小,市场也有限,它们的高管培训项目,跨地域、社群化的特点比较明显,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这反倒成了一个特点,您怎么看?

毛基业:美国的商学院,整体来说相对还是比较老的一套,特别是工科类大学,特色没有那么鲜明。特色鲜明的还是私校,哈佛不用说,领导力、案例教学、执行力研究,斯坦福是创业管理、创新管理。欧洲的商学院更多元化,因为市场比较小,想要生存必须有合作,更要创新。比如在线教育,国外有的商学院做的比较成功,在线和线下教育的混合模式,1/3的时间,就是一年见几次面大家一起学习,1/3时间在线上学习,1/3在线下讨论,这是未来的创新方向。国内也在探索,但国内文化上,不是特别认同网络教育,其实线上可以为线下的教室教育做一个补充,包括社区建立,终身学习,这些国内做的其实比国外还要好。

《经理人》:高端教育的在线化,您认为文化是最大的障碍吗?

毛基业:我原来在加拿大,加拿大有个学校,其实就是函授大学,也做MBA项目,招生很不错。它们的模式是,学生在线社区讨论,老师在线引导。在国内,大家普遍觉得在线就是低品质,就是廉价,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要做在线的话,还是从渐进开始,从一种补充的方式的开始。在线课堂,就是要形成新的教学范式,比如每五六分钟做一些互动,做一些小练习。现在的市场环境,就是看谁的学习能力强,看谁的创新和调整速度快,现在是行业动荡的时候,不创新还走老一套,吃老本是不行的。

 

(本文转自《经理人》杂志  作者:张曦文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