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宣传信息办公 发布时间:2017-12-04
11月28日,由经济观察报社主办的2016-2017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举行。此次年会以“使命引领未来”为主题,邀请众多专家学者及企业高层参与讨论,共商新时代下中国企业的使命与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应邀出席活动并发言。以下为毛基业院长讲话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高兴能够再次参加“最受尊敬企业”颁奖典礼。今天是人民大学的主场,我刚一进来就听到了我们人民大学校友、海尔金融的刘钢先生发表感言,心里特别高兴。
首先衷心感谢主办方坚持做这件极其有意义的工作。为什么这样讲呢,最近北京发生了若干件引起千万人关注的大事,这些事件都时刻提醒我们,我们的社会,多么需要关爱,需要爱,需要尊敬,需要受尊敬,提醒我们,我们的社会和企业离尊敬和受尊敬差距还有多远。另一方面,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尊敬和受尊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了。
随后,我想祝贺各获奖企业,感谢你们为社会所作出的独特贡献。在我个人看来,怎样才能受尊敬?我认为一定是在某个领域做出世界范围内的最佳实践,这个最佳实践刚才大屏幕讲的核心词就是创新,科技创新、生产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新的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做这些事情都应该受到尊敬。怎样获得最受尊敬的称号,我想除了这些还有一个维度,在今天的情景下,最受尊敬(的组织)一定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换句话说最受尊敬(的组织)一定是在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比如说人民大学商学院希望获得最受尊敬的方式,就是做“最懂中国管理的商学院”,能够代表中国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够向世界讲好中国管理故事。
最后,就可持续发展稍微讲几句。
今年的“双11”有超过3.4亿网民参与双,多项销售记录又创新高。这个人造的线上购物节似乎与传统商家的节假日集中打折促销活动并无本质区别,然而由于互联网的巨大聚合效应,其社会效应不可小看。随着“双11”的规模越来越大,它对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需要深入反思。如果问“双11”的持续扩张在哪些方面和多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福利?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个简单分析。
第一,“双11”的集中购物模式是否真的提升了生产和流通效率?这个可能性似乎较小,因为“双11”本身与科学技术进步基本无关。各方面数据显示,“双11”期间的高峰流量的确比平时放大很多倍。以跨境电商的一个具体数据为例,今年的11月11日全天,广州海关共审核(验放)255.4万票跨境电商货物电子清单,比去年同期增长2倍;货值6.3亿元,是去年的3.8倍;平均每小时审核(验放)清单10.6万票,是平时的24.6倍;最后这个数字很关键,高峰流量显著。由于羊群效应,而传统上跟“双11”无关、甚至对“双11”有抵触的企业也被迫加入。
对厂家而言,人为制造的高峰需求的负面效应相对明显。需求的大幅波动,会导致生产无序,旺季产能供不应求,淡季资产闲置,再加上库存的阶段性暴增,成本全面上升。虽然“双11”期间订单量增加,但厂家利润并不会提高;相反,由于这期间各项成本的上涨,再加上打折售卖,利润反而被压低。此外,集中在一天的低价促销方式也给物流配送等领域的从业者造成巨大的负担,和交通阻塞。据说这期间快递员的业务量是平时的3到4倍。伴随订单暴增而来的还有配送损耗率的提高。例如,某家具企业平时的配送耗损率在3%左右,而“双11”期间的损耗率会有所提高,因为需要大量增加临时工,专业程度不够。
如果说电商促进了商品流通过程和商业模式的改进,带来规模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但这与“双11”的集中购物没有必然关系。因此,“双11”本身对生产和流通效率的额外贡献仍然是个问号。
第二,“双11”究竟扩大了需求,还是仅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需求转移,提前释放了冬季消费需求和来自传统销售渠道的需求?答案并不显然。尽管线上交易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让利给顾客,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但人为制造的集中购买的负面影响也很明显:冲动消费、“捆绑销售”和凑单规则所产生的额外购买其实使用价值极低,不仅不是真正的需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三,“双11”对节省资源和环境保护有什么影响?负面效果相对明显。如果按业内每个包装箱0.2公斤的通常标准保守估算,今年“双11”期间15亿件快递,将至少产生超过30万吨的垃圾。其中纸板、塑料袋、气泡垫、编织袋等数量有明显增加;再加上快递垃圾分类不到位,给处理带来难度,焚烧炉中燃烧产生的黑胶会对炉壁有影响,增加清理成本。焚烧中心进场垃圾处理超过设计能力,例如北京某清洁焚烧中心本来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800吨,而这段时间每天进场的垃圾均超过2000吨。
第四,“双11”是否真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商已经为消费者带来了购物便利和实惠,但集中到一天完成购物交易,从凌晨零点开始的亢奋抢货是健康的购物方式吗?此外,足不出户是电商的目标或是理想的生活方式吗?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市场。今年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7万亿元,增长了29.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了14%,同比提升了2.3个百分点。这个比例多高合适?是越高越好么?
目前部分消费者似乎有过度依赖电商现象。大学校园里通常有多个食堂和全日餐厅,服务也相对物美价廉,但每天中午依然有大批送餐的电动车穿梭其中。一个在北京中关村工作朋友曾注意到有次中午写字楼的电梯里,10位乘客中居然有8位是身穿各色制服的快餐配送员。每份快餐都有少不了塑料包装和一次性餐具,“下单速度以秒计,降解却要上百年”。有多少人想过,为了自己的一点便利,值得去这样破坏环境吗?坐在电脑前工作的白领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行走运动也被取代了。
针对“双11”和电商的各种潜在负面效应,我们的社会需要反思,并且亟待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目前一些电商物流企业“双11”前推出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等,但实际效果有限。据说单个拉链纸箱的成本比普通纸箱贵30%-50%,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8分钱,但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是它的4至5倍。去年卖出的1亿多个环保型纸箱中,采购方大部分都是品牌商,而广大中小商家采购不多。我国2016年消耗的快递包裹超过313亿,由快递包裹带来的包装废弃物达到百万吨,可以铺满40万个足球场,很多都是直接送垃圾场焚烧或填埋,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巨大。每吨包装纸要砍掉17棵成年大树。因此,需要调动商家、平台以及物流全流程的参与,在源头端减少过度包装,推广可降解包装材料。
同时,我们还需要提高消费者环境意识,自愿为环保包装付费,认真落实垃圾分类。电商平台、外卖平台和物流企业何时才能开始提供绿色消费的选择?例如,快餐是否使用环保包装,可回收和易降解材质,提供消费者为环保包装买单和免除一次性餐具的选项?如果多数消费者还缺乏这个意识,在“双11”赚得盆满钵满的平台企业有义务做更多的公益广告,教育消费者。
总之,剔除电商模式的贡献之后,“双11”类的集中购物对生产和流通效率的提升以及消费需求的扩大效果存疑,但对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生活习惯的负面影响值得担忧。如果说前几年的“双11”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商的普及,它这方面的贡献已经越来越小,如果其规模继续无限扩大下去,负面效应会进一步凸显。在这里,我并非是对“双11”的系统全面的科学评估,而只是聚焦一些负面效果,希望尽早引起社会关注,提高各参与方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践行可持续发展方面依旧任重道远。
最后,再次感谢主办方的努力和坚守,再次祝贺所有获奖企业,谢谢。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