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20
赵西卜教授办公室的书柜中,整齐摆放着一排奖杯:国家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在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工作的第30个年头,赵西卜教授又为自己的教师生涯添了一笔——“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当上教师这行,其实是分配的结果。但一路走来,遇见很多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就喜欢上了老师这个行业,并坚持下来。从教三十年,受到很多老教师的影响,很感动也很感恩,因此一直努力,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智者。”赵老师笑着说到。
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
教师是一个很花费心思的职业,要做好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征和特质,教学过程中如何和学生相处是一门艺术。赵老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就是“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
儒雅博学、严谨内敛、和蔼、敬业......这都代表了学生眼中赵老师的形象,在这背后,则是赵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尊重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不用犀利的语言去刺激学生,对于有不同观点或错误观点的学生,要弯下腰去询问,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012级财会博士班李争光谈到,“在师门讨论会中,赵老师会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汇报,对其熟悉的领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遇到计量模型时,他会向学生请教,不耻下问。赵老师甚至在暑假期间放弃休息,亲自旁听统计学院的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只为搞懂计量模型,更好地指导学生。”
除日常教学外,赵老师对于“份外之事”也尽心尽力地帮助辅导学生。2012级贸易经济专业本科生黄晨慧与同学组队参加比赛项目,邀请赵老师担任辅导老师。赵老师欣然接受,同时密切关注整个项目的执行,并及时给予学生关键性指导。黄晨慧说,“团队的讨论多是不定时进行的,遇到需要讨论而赵老师无法参加的情况,他通常都会一回到学校就联系大家,很是热心负责。”2013级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桢桢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指导老师都是赵老师,据她介绍,赵老师师门内部的会计准则研讨会举行的非常频繁,有时甚至会占用赵老师的个人休息时间,“这六年来,我从中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也为自身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赵老师来说,对自己角色的认知绝不仅限于把学生领进会计门槛的师傅,对于如何走上工作岗位、作为一名会计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与操守,也是赵老师对学生反复强调的事情。在赵老师看来,会计的职业道德已经不再是“不做假账”那么简单,“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由人事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内容构成的综合管理系统,财务和会计管理作为核心,必须在管理方式、手段、素质以及保护国际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要求。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积极发挥会计专业优势,由报账型向管理、服务和决策型转变,由事后核算型向事前预算控制、事中即时控制和事后综合评价转变;在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由被动型向主动和自主型,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这都要求会计从业和执业人员必须具备多层次的知识结构。”
一尺讲台、一方圆桌,都是赵老师为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各项专业技能所提供的良好平台,都是赵老师对学生不管身在校内、还是走向社会的“终身”负责。
在“对自己的不满意”中不断变化与改进
对待教学认真负责,对待学生和蔼包容,对待自己却有点儿“苛刻”。对于“哪堂课是自己最满意的一节课?”这个问题,赵老师的回答永远是“下一节”。
教师行业区别于其它行业的最大不同就是教师在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书育人,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良心活”。在赵老师心中,理想教师的形象至少有“三种美”——美的仪表,美的举止,美的语言表达。“课堂上着装要严谨干练,动作举止要恰到好处,语言表达要准确流畅、简洁、音量适度、适当幽默而不失严谨,”言谈之中,赵老师的自我严格要求可见一斑。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每一个“美”的展现,都离不开老师背后付出的准备和努力。“老师这个行业需要沉淀和积累,切忌心浮气躁。对于讲授的内容,一定要多准备材料,全面了解掌握,力争严谨,将最核心最好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不可知之不深言之随意。”被问及心目中赵老师的形象,商学院2011级本科生张强立刻想到的就是“旁征博引、治学严谨”,“赵老师在讲解企业会计准则时,除了清楚解释了准则规定,还进行了国内外会计准则的对比,探寻了会计历史的渊源,如合并财务报表确认商誉时,在全额确认还是比例确认时介绍了中美的不同规定,这些都让我们颇受启发。”
80-90年代初教授实际应用型会计,90年代不断接触国外案例并开始进行案例教学的尝试。进入21世纪,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教学理念以启发式教学为导向,教学手段以多形式结合为导向,课堂安排逐渐加入讨论和争辩环节......三十年,赵老师见证了人民大学会计学科的发展历程。从会计教研室、到会计系、到工商管理学院、再到商学院,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和深化,随着学院的大发展,赵老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进行了诸多改变。
最近几年,随着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提高,赵老师不断增大案例教学的份量,丰富媒体教学内容,增加课外研究辅导,不断提升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这些都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在人民大学教师教学中心的积极推动下,由赵老师负责组织的人民大学首个MOOC课程也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不久将面向全校学生开放。
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治学为国的情怀
一位有情怀的老师,不单关心他的学生和他的课堂,也关注整个学科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变革乃至整个民族的复兴。
对于商学院“立足中国实践,贡献管理知识,培养领袖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赵老师颇为认可。“商学院确立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高度的国家本位意识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商业伦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学院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进一步提升确立了方向。作为商学院的一份子,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严格执行,责无旁贷。”赵老师认为,相比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尤其是管理类学科更加离不开本土化的研究思路。几年来,围绕学院发展战略目标并利用学院两个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实施,不断加入最新国际和国内案例、结合意识形态亟待加强的环境引发学生对国家利益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深入思考,比如会计信息管理涉及到的国家安全问题、国际权威机构对于金融工具会计的规范对我国会计实务乃至投资理念的重大影响、职工薪酬的离职福利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个人职业规划以及对薪酬体系设计和国家社会保障的影响等,都是赵老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补充和提高相关教学内容和手段,切实践行了学院培养人才的思路和宗旨。
赵老师在自己不忘初衷的同时,也以自己治学为国的思想和情怀感染着身边的学生。“当今时代背景下,做研究一定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但是不能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出发”,赵老师幽默地说到。在同学们心中,赵老师是心怀社会的高校教师代表。2014年秋季高级会计最后一节课上,赵老师为张强所在的班级进行了一次演讲,内容异常丰富,从学生就业谈到学术研究与社会贡献,演讲中折射出的赵老师感恩社会潜心治学回报社会的品质让同学们都深受感动和感染。在他本科期间的最后一节课上,赵老师再一次用他的专业知识、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回报社会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在场所有的学生。
要想成为智者并不容易,“智者敬爱韬光养晦”,为了做好教师这份工作,赵老师大量阅读孔子孟子等古代教育家以及黄炎培、蔡元培、张伯苓等近现代教育家的著作,并从中收获良多。作为教师,他希望成为学生思想的影响者而非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三尺讲台三十载,一片赤心一世情,春风化雨,赵老师悉心耕耘的桃李园早已阵阵沁香。
赵西卜简介
赵西卜,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教授,1985年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工作,教学风格严谨而不失幽默,教学过程中注重讲授道理而并非单纯传授知识,深受学生喜爱。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准则、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主要讲授企业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会计准则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1)、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4)、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2005)、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2007)、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2014)等荣誉奖励。
(采写:江颖)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