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关工委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党团学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1-28

2018年11月26日下午,以“永怀爱国之情,传承奋斗之心,建功立业新时代”为主题的商学院关工委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论坛在明德商学楼604教室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学校办公室主任顾涛、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校关工委副主任纪红波、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邓晖、校团委副书记金霞出席,组织与人力资源系杨杜教授、市场营销系陈冠教授、会计系王化成教授三位对话嘉宾参与论坛互动。此外,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赵锦兰、副主任田威、商学院各学系主任、党支部书记、各教学项目及行政部门代表和各教学项目学生代表一并参会。论坛由商学院党委书记黄江明主持。

论坛现场

论坛首先通过视频回顾了商学院关工委近4年来的工作成果。商学院关工委自2014年底在校内首批成立,立足基层、注重实效,构建6大工作模块,每年组织开展十余次主题活动,邀请20多人次老干部参与,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使得千余学生、青年教师从中受益,形成教工工作、学生工作和离退休工作融合的良好态势。

接下来,由商学院周禹教授主持的对话环节正式开始。三位对话嘉宾从个人的亲历和实感出发,作为改革开放和学校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围绕党的建设、立德树人、经济发展、企业改革、社会公益、创新创业等热点问题展开回顾与讨论。

论坛互动

杨杜教授整理讲述了自己在人大学习工作生活数十年间发生的七个小故事,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中得到的七个感悟,包括要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懂得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不忘初心、把握好个人与组织间的休戚与共、重视人生的每次抉择、勤于思考认真琢磨、肯下功夫做好研究等,妙语连珠、字字珠玑、发人深省,体现了一位常年耕耘在中国管理实践一线的大师风采。

杨杜教授

王化成教授从学生时期体会的被关心和教师时期做出的关心之举出发,分享了自己在校时两次住院时受到的老师同学的关心,和任教期间付出关怀,鼓舞学生度过非典、照看生病同学的经历,表现了商学院名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分享智慧,传递情感。王化成教授深情的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会、挑战和使命,在时代大潮中,青年教师与学生在商学院搭建的平台和组织中,有前辈作为领路人,不必担心也无需迷茫。

王化成教授

陈冠教授回顾了自己步入人大时身边同学普遍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热情,激励现在的老师学生要树立将个人志向与民族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在分享组织慈善活动成立残疾人乐团的经历时,他谈到自己人生的三个目标,即讲一门好课,传承中国文化,做一件公益,引人深思。此外,陈冠教授退休后仍然在尽全力帮助学生参与到具有实操性的创业项目中去,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的优秀品质。

随后,对话嘉宾与青年教工、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三位教授就青年教师如何平衡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如何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与其一起成长,以及青年学生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率的学习,掌握哪些核心技能等问题做出解答,提供了自己的洞见和建议。

朱信凯副校长在活动致辞中指出,参与对话的三位非常有代表性的资深教授或耕耘企业,或热心公益,或扎根讲坛,四十年风云激荡,始终不忘初心、爱国奋斗,给了青年教师和同学们很多教益和启发。希望商学院继续紧密围绕立德树人和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任务、总目标,坚持宣传老同志的先进事迹,广泛形成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学习老同志的良好氛围,积极为老同志参与和支持关工委的工作创造条件,发挥好关工委在各项事业发展中的凝聚和抓手作用,为建功立业新时代贡献更大力量。

朱信凯副校长

黄江明书记对整个活动进行了总结。此次论坛中,三位资深教授经验的分享和智慧的传承起到了让青年教师和同学们拓展思维、开阔眼界的作用。商学院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以扎实的党团学工作和老干部工作为基础,不负期望、不惜努力,将商学院关工委打造成一个切实关心青年教师和学生,让老教授老有所为的平台,推动建设最懂中国管理商学院的进程。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