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构建管理学理论——人大商学院教授章凯组织举办IACMR国际会议工作坊纪实

发布时间:2023-06-27

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2023年双年会于6月14日至18日在香港浸会大学举行。我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教授章凯与其研究团队6月18日在此会议上举办为期一天的专业发展工作坊(PDW)“如何有效地构建管理学理论”,获得了与会者的广泛赞赏和共鸣。

最近40多年来,管理学研究追求的学术严谨性同理论创新性、实践相关性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问题,导致本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在促进学科理论发展和实践进步方面效用不足,由此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知名管理学者的反思。“直面管理实践”和“做负责任的管理研究”就是其两类典型代表。针对管理学研究的理论发展危机,章凯与其研究团队从科学哲学出发,诊断出新的问题根源,提出了第三条学科反思和解决路线,即正确认识和有效贡献管理理论。具体说来,就是管理学研究需要回归科学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管理学理论的本质及其基本形态,纠正当前片面的理论界定,重新确立科学、有效的理论贡献途径。

章凯以其文理交融的跨学科背景和三十余年开发心理学和管理学理论的丰富成果和经验为基础,以培养研究生构建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成功实践为依托,向IACMR2023年大会提交了主题为“如何有效地构建管理学理论”的专业发展工作坊(PDW)申请书,并获得了组织者许可。组织举办该工作坊,旨在帮助管理学同行正确理解科学理论的本质特征与功能使命,深刻认识当前主流管理学研究文献对科学理论认识的片面性和误导性,深入领会当前管理学实证研究的理论贡献方式存在的认识误区与策略误区,理解和掌握构建理论的有效策略和成功路径。

该工作坊分为四个模块:(1)如何认识理论;(2)如何构建理论;(3)如何构建理论体系;(4)讨论与总结。工作坊开始时,章凯致辞欢迎与会学者,简要介绍了组织举办本次工作坊的目的、报告人和日程安排,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一、如何认识理论?

在第一个模块,我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副教授刘鑫,2015届毕业生、现任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与科研处副处长罗文豪,以及章凯先后报告,他们分别从管理学文献中的理论危机及其根源、科学理论的本质、成熟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态三个依次递进的方面探讨了对管理学理论的新认识。

刘鑫作题为“管理学研究的理论危机与理论界定”的报告。深入剖析了当前管理学理论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与管理实践脱节、小型理论林立等,明确指出了管理学研究面临的理论危机。然后针对“在学科理论体系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为何会出现理论发展瓶颈”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她认为,管理学研究的理论危机并非因为研究对象过于复杂而难以找到统一规律,而是因为对理论的界定存在误区以及理论构建方式出现了普遍问题。之后,她通过梳理和讨论现有管理学文献中出现的理论界定,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当前管理学者对理论界定存在的一致认识是否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科学理论的特点?”这一问题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也为后续报告内容奠定了基础。

罗文豪作题为“从科学理论的本质特征看管理学理论”的报告。他从“管理学科为何需要理论”这一基本问题入手,探讨了科学理论的功能与使命,主张管理学理论不仅要具备解释现象的功能,更要具备预测现象和指导管理实践进步的功能。因此,需要完整地理解管理理论在学科发展和管理进步中的作用。他从内容形态、表达方式、描述属性等角度对管理学科中理论界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当前学界对于理论的认识误区。通过引入科学哲学家亨普尔对于理论的界定,提出构建理论需要探讨和回答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所研究现象的本质是什么?第二,形成该现象的实体与过程是什么?第三,隐藏在现象背后或之下的实体和过程所遵循的原理与规律是什么。最后讨论了这一理论界定对于建构和发展管理学理论的启示。

章凯作题为“组织管理学科的理论形态与创新路径”的报告。该报告从跨学科研究出发,主张学科发展的成熟阶段以核心理论体系的创立为标志,管理学理论还远未成熟。如何更好地发展管理学理论?除了需要正确把握科学理论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性使命之外,还必须了解成熟学科需具备的基本理论形态。该报告指出了科学理论的5种基本形态:结构型理论、关系型理论、本质型理论、演变型理论和原理型理论。在一门成熟的学科中,本质型理论、演变型理论、原理型理论等抽象程度较高的理论形态构成了学科理论体系的主体与基本框架;结构型理论和关系型理论离开了上述三种抽象的理论形态的指导,很难发展成为功能齐全的理论。章凯进而以变革型领导为例,分析了其理论构建存在的严重问题:结构型理论残缺不全(只有维度,没有明确相互关系)、关系型理论支离破碎、本质型理论模糊不清、演变型理论基本空白、原理型理论基本没有。“低阶理论的开发残缺不全,高阶理论的创新基本没有”,这一状态在管理学研究中十分普遍。报告最后讨论了组织管理学科的理论创新途径。

二、如何构建理论:成功案例与心智模式

在第二个模块,我院2021年博士毕业、现就职于山东大学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林丛丛首先作题为“员工幸福感的心理目标实现进程说的理论建构及其经验启示”的报告。以员工幸福感的理论构建为例,具体分享了开展新理论建构的过程。她首先深入分析了现有幸福感理论存在的不足,然后基于人类心理的自组织模型和科学理论的本质特点,运用情绪的目标结构变化说(目标动力学的一部分),对员工幸福感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新的理论探讨,提出了幸福感的心理目标实现进程说,展示了该理论的逻辑模型。其核心观点是幸福感产生于个体心理目标的实现进程。该理论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中阐述了形成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实体和过程及其遵循的基本原理。报告最后分享了开展理论建构研究的几点体会,包括如何分析新理论构建的必要性,如何从整合视角和跨学科视角来构建新理论,以及如何清晰地阐述新理论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等。

我院2022年博士毕业、现任教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讲师杨娜和2020级博士生高枫报告了理论构建案例,即“员工离职的心理目标系统驱动说的构建及其经验启示”。该报告首先基于亨普尔的理论界定,深入分析了当前离职研究中7个常用理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引入动机与人格的自组织目标系统理论,分析和构建了员工离职的心理目标系统驱动说。其核心观点是:员工主动离职是在个体心理目标系统复杂的目标协同与竞争中,由优势目标驱动与组织的,为了更好地促进或保护自身的实现进程和持续成长而主动与当前组织解除雇佣关系的行为。报告最后还从青年研究者的角度,分析了理论构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及其心理调适,包括不敢挑战权威、把握不好理论建构论文的结构设计以及对新构建的理论缺乏足够信心等;分享了理论建构训练取得的收获,包括思维的训练与学术自信心的增强等。

三、如何构建理论体系:目标动力学的理论构建与研究赋能

在第三个模块,章凯作题为“目标动力学的理论构建与策略启示”的报告,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自组织目标系统理论(即目标动力学)创立的背景、理论体系的构成与理论贡献、以及基于目标动力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该理论体系以复杂性科学的自组织理论为逻辑根基,首先构建了人类心理的自组织模型,提出和确立了“心理目标”这一核心概念。心理目标是个体内心生发的、具有自我实现倾向的未来状态。自组织目标系统理论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和逻辑基础出发,重新论述了动机、情绪、兴趣的形成机制及其本质,分别形成了动机的自组织目标理论、情绪的目标结构变化说和兴趣的自组织目标-信息理论;重新剖析了人格的动力结构和人的本质属性,提出了人格的自组织目标系统理论和“目标人”假设,主张心理目标系统是人格的核心成分,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由心理目标驱动的、自主寻求意义的观念性生命。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其代表性著作《目标动力学——动机与人格的自组织原理》获得了北京市和教育部的优秀成果奖励,其英文版 Dynamics of Psychological Goals 获得国际权威期刊 Personnel Psychology 的介绍。报告提出,这一崭新的理论体系可以为管理学研究带来新的科学哲学、新的理论视角、新的问题空间和新的管理逻辑。最后,章凯分析和总结了自己构建目标动力学这一理论体系背后的研究策略启示,包括反思学科哲学与理论信念、发展理论原型、深入研究概念、修炼思维模式、以及开放性地检验与修正理论假设等。

我院2015届毕业生、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与科研处副处长的博士李朋波作题为“理论的本质与管理学案例研究的理论建构”的报告。该报告围绕理论的本质及其层次、理论与管理案例研究、目标动力学赋能作用三方面展开。报告首先从理论的本质出发,指出当前对管理理论概念认识的不同本质上是对理论层次认识的差异,现有对管理研究的不满实际上是对其所产生的理论和知识能级偏低的不满。针对“案例研究能否脱离理论指导”的问题,报告认为发挥案例研究在理论构建方面的优势需要有高能级理论的指导。报告进而分享了构建更高层次理论的五个努力方向:以高层次理论为基础和视角、以更加强大的研究方法为工具、以更有价值的现象为考察对象、洞察管理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通过升华研究结论找到更深刻的规律。最后,李朋波通过剖析近年来开展案例研究进行理论构建的多项成果,阐述了“目标动力学”(即自组织目标系统理论)作为典型的高层次理论,在指导研究选题、剖析管理现象、升华研究发现、领悟深层规律等方面的赋能作用。

四、总结与讨论

在总结与讨论环节,罗文豪首先以“源头创新与中国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为题,梳理了一天专业发展工作坊(PDW)讨论形成的几个初步共识,强调当前管理学科面临的一些困境多是由于在源头上对于理论和科学的理解不当,仅仅依靠小修小补难以突破瓶颈。为此,他提出了一组促进源头创新的研究策略,包括建构理论原型、聚焦现实问题、洞察管理事实、转变科学哲学、创新研究方法等。与此相关,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的管理学知识体系这一时代要求,报告分享了对于自主知识体系构成要素的认识,探析了理论构建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几组关系,例如继承与原创的关系、历史和时代的关系、本土特殊和一般普遍的关系等等,并特别强调了现象研究和理论开发在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专业发展工作坊(PDW)在与会学者中引发了热烈反响与共鸣。多位学者在报告后的互动交流环节深有感触地分享了参会学习的收获、感悟和问题,与报告团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章凯对一天的报告和讨论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指出管理学研究要作出理论贡献,首先必须反思和纠正理论界定,科学地认识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精神。通过医疗故事分享,鼓励大家在学习和研究中要转变学科方法论,深入分析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理想状态,积极探索管理现象背后的原理与规律,为世界管理学的理论发展和构建中国管理学的自主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