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研办 发布时间:2023-04-20
商学院首届卓越研究成果奖励计划获奖成果揭晓。会计系周华教授的“会计学原论”系列论文和市场营销系高海兵副教授的“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情境营销研究”系列论文两项系列成果获奖。
商学院卓越研究成果奖于2022年11月启动,旨在激励教师坚持长期主义,贡献具有开创性、标志性和战略性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和有影响力的决策咨询成果,助力建设“最懂中国管理的世界一流商学院”,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管理学科知识体系。
“会计学原论”系列论文的五篇代表作
“会计学原论”系列论文是商学院周华教授、戴德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俊海教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叶建明教授多年合作的跨学科成果,在会计理论、审计理论和研究型教学等三个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标志性和战略性的成果,有助于推进会计审计领域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会计审计知识体系。
“会计学原论”系列论文论证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法治的优化路径,提出了“根据法律事实记账”等会计理论主张。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民事主体的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企业会计应当根据法律事实记账,对财产权利和义务进行分类统计,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国民经济管理提供具有证明力的财产权利和业绩信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并非国际法,美国证券市场上的公认会计原则(GAAP)也不是美国联邦范围内普遍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法律,它们仅仅是公共会计师行业牵头设计的、缺乏合理逻辑的金融分析规则。现值、公允价值、资产减值、递延所得税、权益法、合并报表、汇兑损益、租赁会计、资本化等“会计规则”缺乏理论依据,不符合会计基本原理,不适合作为会计工作的行动指南。这些规则大多建立在金融预期和估计的基础之上,理论依据不明、可操作性较差,其显著特征是包含大量弹性化条款,允许企业管理层在缺乏法律证据的情况下记账,从而导致“合规”造假现象泛滥。IFRS®和GAAP反映了证券行业试图统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的迫切意愿,最终体现的是欧美证券行业的利益。无论是从利益导向上还是从制定程序上来看,IFRS®和GAAP都不应当进入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学原论”系列论文提出,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民商法、经济法的实施细则和运行基础。为了保障税法、公司法、证券法、统计法等上位法的顺利实施,必须强调根据法律事实记账的基本原则,禁止缺乏法律证据的会计行为。会计法规遵循上位法,是会计立法的一项根本原则。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融合在法律体系之中,将确保会计制度与民商法、经济法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构建合理的会计制度和稳定的市场法制。
“会计学原论”系列论文提出了原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审计理论主张。系列论文提出,为了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有必要紧扣监督权,改进审计机制设计,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审计监督体系。在加强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同时,可推行“自愿委托审计”方案。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中规定,公司高管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担负完全责任。会计责任应当完全归于公司高管,中介机构受托从事的合规服务,其法律后果由委托人承担。审计主体应当严格限定于具有监督权的主体。注册会计师作为向委托人提供会计服务的执业人员,本身不是审计主体,只能在政府监管机构和单位内部监督机构等监督主体的委托下,从事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等监督活动。
系列论文认为,审计的灵魂是实实在在的监督权,而不是独立性。注册会计师行业本质上是律师行业的分支,成员是精通商法、经济法的商事律师,分支行业应当向其归属的律师行业看齐,用自己的行业专长为客户提供合规服务(主要是会计服务、税务服务)。系列论文建议,应依照宪法和法律对借鉴境外私立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文件而设计的会计规则,进行合宪性合法性审查,全面禁止缺乏法律证据的会计行为。系列论文建议,应基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合理划分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督权限,建立统一的财会监督信息平台,贯彻全面审计、持续审计和跟踪审计的理念。这种做法监督力度大,监督成本低,在成本效益上显著优于流行的强制性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会计学原论”系列论文探索出了一套以辩证教学为核心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自1992年以来,我国高校会计课堂上所传授的会计理论知识主要来自美国证券市场上的公认会计原则(GAAP),以及私立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编写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含国际会计准则IAS®),审计课堂上所传授的审计理论知识主要来自私立机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编写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国际审计准则》《国际审阅业务准则》《国际鉴证业务准则》《国际相关服务准则》和《国际质量控制准则》。
随着境外私立机构编写的私人文件逐步主导我国会计审计教育,会计审计教育中出现了三大反差。一是会计审计知识来路不明,学科教育与学科实践严重脱节。与课本上高歌猛进的“国际化”相对应的,是财务舞弊、审计失败和上市公司“暴雷”现象一再成为舆论热点。二是会计知识与审计知识彼此冲突,会计课堂与审计课堂彼此脱节。依照会计准则生成的会计信息常常缺乏可审计性。三是会计审计教育与中国法律严重脱节。不少会计规则违背《会计法》的基本原则,使得《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的实施陷入困局。立法机关不得不出台文件填补法律漏洞。这三大反差成为了制约会计审计教育的桎梏。为了破解上述三大反差所带来的教学难题,帮助同学们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和评价现有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作者探索出了“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会计审计统合教学模式”,其显著特色是实现了三个“统合”。一是学科历史、学科理论与学科实践的统合。二是会计教学和审计教学的统合。三是会计审计教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统合。上述教学方法受到了业界同仁的广泛认可,周华教授参与建设的教学成果两次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14年二等奖、2018年一等奖)。
在多年的打磨过程中,系列论文多次被“四大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观点多次入选内参,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并被经济监管部门用作立法参考。周华教授、戴德明教授、刘俊海教授自2017年起应邀参与《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和《公司法》第八章“公司财务、会计”的修法研究工作。周华在中国会计学会的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审计专业委员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金融会计专业委员会等举办的学术年会上作学术汇报和交流,收到了业界同仁的积极反馈。系列论文的理论观点入选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如“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和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对扎实推进会计审计学科课程思政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情境营销研究”系列论文的四篇代表作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情境营销研究”系列论文是由高海兵副教授担任主要作者发表的4篇UTD 24顶级期刊论文。该系列成果以下简称情境营销。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经济转型升级会导致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使企业营销面临新的情境和新的问题。因此,经济转型升级要求企业在新的情境下探索营销模式的变革。这样的探索对中小微企业尤为重要。中小微企业体量和资源有限,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情境营销能帮助中小微企业迅速适应新的情境并获得持续稳健的发展。“新情境下的前沿营销模式探究”系列论文针对情境营销的研究围绕三个方向:一是移动互联情境下的社交营销;二是经济增长放缓情境下的渠道营销;三是产品危机情境下的危机营销。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情境营销研究”系列论文提出了移动互联情境下的社交营销的理论框架。社交营销面临的情境是移动技术和社交网络支持下的移动互联,由技术革新导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高海兵与合作者在社交营销方向完成两篇系列论文,分别是“Social Promotion: A Creative Promotion Framework on Consumers’ Social Network Value”(2020年12月发表于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和“Socialize More, Pay Less: Randomized Field Experiments on Social Pricing”(2022年9月发表于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以上两篇论文分别提出社交促销(Social Promotion)和社交定价(Social Pricing)的研究框架,即基于消费者社交网络价值的促销和定价模式。基于这两篇系列论文,提出了社交营销的概念性框架,即社交营销的本质是商家根据消费者的社交价值(而非个人价值)分配营销资源。进而进一步提出了社交营销的设计性框架,提出了社交营销优化设计的三个基本准则。该系列学术成果开辟了社交营销领域新的研究方向。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情境营销研究”系列论文挖掘了经济增长放缓情境下的渠道营销模式。经济增长放缓是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由经济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导致。高海兵与合作者于2021年10月在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发表论文“Less is More? The Strategic Role of Retailer’s Capacity”。该研究探索了经济增长放缓情境下零售商的最优容量决策。研究结果显示,零售商应当将零售容量稀缺当成一个策略变量,鼓励供应商竞争有限零售容量,从而增强自身议价能力。该研究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境下对零售商的容量管理给出科学指导和理论解释。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情境营销研究”系列论文提出了产品危机情境下的危机营销概念。产品危机是在政府监管环境下形成的,其根本原因是产品未达到安全标准,从而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要求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因此我国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更加注重ESG,加强对产品安全的监管。高海兵与合作者于2015年9月在Journal of Marketing发表论文“Should Ad Spending Increase or Decrease Before a Recall Announcement? The Marketing-Finance Interface in Product-Harm Crisis Management”。该论文探索了产品危机预防营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即通过调整产品危机前的广告投入降低产品危机造成的伤害。该研究建立了产品危机预防营销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危机预防营销是双刃剑,必须在合适条件下才能发挥积极影响。
该系列研究未来将以社交营销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探索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社交营销的新方向。该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平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营销模式变革。经济转型升级要求我国在某些新兴产业比如平台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经济“换道超车”,成为全球引领者。国家发展委提倡通过平台企业扶持优质小微商户。在此背景下,高海兵提出社交营销研究的新思路:“基于社交模式创新的平台调研”。具体来说,P2P平台企业通过设计新的社交模式,以营销调研的方式为平台和商家共同感兴趣的营销问题测试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平台上的小微和个体商家。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