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润心 铸魂育人——商学院EMBA新学期思政大课开讲

来源:EMBA项目中心 发布时间:2023-04-06

3月伊始,商学院EMBA新学期第一课暨思政大课正式开讲,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党建学院八位资深老师,分别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程,为EMBA项目2022级全体同学拉开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政学习的帷幕。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月思政课程中,八位资深授课老师分别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和社会热点,同时兼顾政治性与学理性,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为EMBA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使同学们总体上了解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宏伟蓝图。

课程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行了深刻阐释,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统一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同时,课程从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出发,阐明新时代坚持党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帮助学生多维透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宗伟主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程。他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源和发展讲起,使同学们深刻理解了,如果说社会主义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的历程,是一部气势恢宏、 跌宕起伏的交响乐,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部交响乐的华彩乐章。孙宗伟教授详细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及其“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核心要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郑吉伟主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课程。他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理念、发展阶段、体制基础、发展路径和根本任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同学们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有极大的帮助。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衡主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课程。他从四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从历史视野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地位,从理论视野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特征,从比较视野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从实践视野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路径。他将课程内容总结为:道路巩固、理论建构、制度完善、文化涵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友文主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课程。他围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主题,详细阐释了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什么样的文化自信、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把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文化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全新境界。

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授宋学勤主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课程。她从三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行了详细阐述: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的社会理想,多元样态——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演进与社会建设的展现,与时代同行——社会思想与社会建设焕发新内涵,引导同学们从更高的站位,理解新时代党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举措和成效,以及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命题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和实现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玉峰主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程。他从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索与努力、人类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与分歧三个方面,阐释了深入理解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体系的重要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授赵淑梅主讲《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课程。她将课程分为三个主题:1. 何为党的领导?何为党的全面领导?2. 为何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3. 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课程帮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更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夏璐主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程。他从时代命题的中国答案、从倡议走向共识、为梦想付诸实践三个方面,使同学们了解了当今时代主题以及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认识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把握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作用,领会了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

同学们反响热烈,收获满满。大家表示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秉承人民大学“实事求是”校训,赓续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努力在各自岗位上为建设更加和谐美丽的中国而不懈奋斗,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为国家经济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王晓垒(EMBA 2201)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期待走进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门课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经过四天的课程学习,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几个方面,我从宏观层面了解了国家、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老师对国内外体制的优劣势、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细致的讲解,也给我解了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这次的课程使我对未来国家发展方向和经济建设重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使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更加立体丰富。方向明确以后,我将以更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之中。

吴迪(EMBA 22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让我们充分了解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实践。通过学习让我们充分理解党发展到今天面临的重重挑战和每一个战略背后的意义,也让我们理解社会发展到今天各种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用这些知识指导企业经营和服务客户,可以理解并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为社会、为环保等尽到应尽的企业责任,让我们每个企业的经营之路走得更扎实,也让创业的人生更有意义。

林森(EMBA 2202)

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我从三方面深入理解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一、自信: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自信来自于党的不断自我革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来自于党的长期实践求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来自于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来自于中华文明厚重的历史积淀。

二、担当:在生态环境方面,中国应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更加坚定地保护生态环境,更加坚决地践行双碳承诺;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应积极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地区安全、气候变化、疫病防控和减贫扶贫等领域给出中国方案,为实现“协和万邦、世界大同”的新局面贡献中国力量。

三、致远:对内,应始终如一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让党的事业基业长青;对外,应更加坚定地构筑“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亲诚惠容、与邻为善,永远不称霸、不侵略、不欺凌,做受世人尊重和信赖的大国,让国家的发展行稳致远。

乔炜(EMBA 2203)

3月16日到19日,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在人大学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虽是学习理论,学习过程却让我如沐春风,醍醐灌顶。八位老师带领我们深刻领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全面领导,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要点。许多内容对我来说以前只是纸面上的概念,老师生动的解读使我理解它们真正的含义和意义,比如新发展格局、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自强、民生福祉、绿色发展等。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中国公民,我也在思考自己的专业和自己的知识领域,如何为民生、为国家做贡献。我要既立足高远,又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务实笃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断努力创新,为国家百年转型高质量发展时代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