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2013-2014学年学生参政议政会议学院反馈汇总

发布时间:2014-01-17

2013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13-2014学年学生参政议政会议在明德商学楼706会议室召开,商学院执行院长毛基业教授、副院长刘向东教授、副院长宋华教授、副院长支晓强副教授、党委副书记黄江明副教授以及学院各项目负责老师出席本次会议。来自商学院各个项目、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25名学生代表参加会议,就学院建设、教学培养和发展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与学院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学院领导对于学生提出的建议非常重视。对于一部分意见和建议,院领导和相关负责老师已经现场予以回复;会上未予回复的部分以及会前由学生代表征集的意见和建议,学院领导与系主任、相关项目主管、部门主管反复讨论后予以了书面回复。现将反馈汇总如下:

一、关于学院建设

1、学院的国际化程度在学校各学院中首屈一指,但仍然不足,希望与更多的西方著名商科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学院蓬勃发展。

回复:近年来,商学院在国际化的进程上获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相继获得EQUIS和AACSB两大权威国际认证,并携手耶鲁管理学院等20余所世界一流商学院联合成立全球高端管理联盟。与此同时,学校也出台了“十年腾飞”战略发展纲要,提升学校的国际性已然成为一项重点工作。拟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学院将不断巩固和提升自身实力,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具体措施将包括大力引进海外教师(包括外籍教师),邀请海外名校教授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鼓励现有教师在顶级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及赴海外进修;增加英文授课的数量,提高英文项目的质量;加强行政体系制度建设;设立学院品牌建设规划,建设全新中英文网站等。

另一方面,学院将以现有的合作网络为基础,结合学校的资源和平台,探索与更多海外名校进行更广阔、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建立若干教学与科研合作项目,尤其是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双学位项目以及实习合作项目;与更多知名商学院在教师和学生交流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尽快实现每年派出150余名学生出国交流,并接纳150余名国际学生来我院交换或者全日制学习。

2、在国际交流方面,学院对学生意见和建议的回馈速度较慢,建议减少中间环节,形成民主务实的工作作风。

回复:国际交流项目涉及学院国际交流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等部门,以及学校相关教务处、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国际交流处等领导部门。因此,在传达反馈意见、涉及解决方案以及制定或修改政策规定时,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需要会商,还需要向学校主管部门申请,从而花费一定的时间。目前看来,这些“中间环节”比较难以跨越,我们学院层面肯定会尽量争取最快速度推进。

学院国际交流办公室成立了专门的QQ交流群(群号:187725469),目前我院已有363名学生加入。通过这个交流平台,学生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国际交流信息以及相关手续流程,反映遇到的困难,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涉及学分、选课、学籍等事宜时,国际交流办公室将及时提醒相关单位完善工作流程和制度规范,帮学生解决后顾之忧。

此外,也欢迎学生到访各相关部门,与负责老师面对面交流,学院和学校都将以服务学生为己任,尽可能地完善体制涉及,为学生们提供便利。

二、关于教学培养

(一)本科培养

1、部分C类期刊可以通过个人支付一定金额来刊登自己的论文,希望学院能够从保研加分政策中将此类期刊剔除。

回复:近年来,通过个人支付来出版期刊的事情已经很少见了,而且关于C类期刊学院已经进行过一次整删,所以最近应该不会再次组织大范围整删。但如果学生发现哪个期刊存在这种问题,可以向学院指出,学院将把该期刊剔出参考项。

2、学院内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生大一所修课程与工商类无异,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可能会对其他工商类专业更感兴趣,但却无法跨系选修工商类和管理科学类的课程,希望学院能够放开这个限制。

回复:这个不是跨系的问题,贸易经济是经济学位,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是管理学学位,这是跨学科的问题,可以通过辅修来解决这个问题。

3、艺术生平时训练较多,可能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一定的不足,希望学院能够适当降低艺术生的保研要求,如数学等方面。

回复:艺术生保研GPA的要求是3.2,这个是全校要求的下限。另外每年学院可以接收的研究生名额都很多,但是学校给出的保研资格很少,这个问题目前学院还没有办法调整。

4、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机会较少,在学习上有问题不知道向谁请教。建议每个班能有一个学术方面的班主任,特别是一些资深教授,能让刚进入大学的同学们在学习方面不会太过迷茫,同时满足本科低年级的学生有更多与名师交流、跟名师学习的机会。

回复:学院组织新生研讨课,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些学术型的导师,学生要抓住机会,建立与老师的联系,方便以后向老师咨询各方面的问题,这是部分研究生都享受不到的资源。研讨课结束后,还应继续保持与老师的联系,有问题随时联系请教。

5、大一专业课难度较大,不利于兴趣培养。建议大一只设少许专业课,增加选修课,有利于适应大学生活同时更好地为学习专业课做准备。

回复:这涉及到培养计划的调整,需要各系充分讨论后再决定。学院拟在今年3月启动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会考虑到这些意见。

6、本科生会计系的课程安排太紧张,一学期的内容无法按时修完,同时又没有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建议减少部分学科,同时对内容相近的学科进行融合和创新。

回复:这涉及到培养计划的调整,需要各系充分讨论后再决定。学院拟在今年3月启动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会考虑到这些意见。

7、本科四年学习科目分配不均匀。建议可以将四年全部课程更平均的分配到每一学年中,比如大一上课程非常少,而到了大二就会非常忙碌,建议可以在大一上适当增加一些专业课的提前浅层次学习,方便大二对知识的接收,减轻压力。

回复:这涉及到培养计划的调整,需要各系充分讨论后再决定。学院拟在今年3月启动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会考虑到这些意见。

8、部分学生甚至到大三,仍难以理解所学课程的意义。建议每门课程都应该有一个详细的课程说明和实际应用的意义解释,以便使同学们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去学。

回复:此建议会转达给任课老师。以后的讲课中老师应该会顺带讲授此类知识。

9、暑期小学期的安排压缩了放假时间,同学不能全面了解暑期学校的意义,希望学院更加合理安排每个学期周数,并对学校相关政策给予详细阐释。

回复:学期周数由学校统一决定,学院没有自主决定权。我们将对学校的相关政策解释在学院网站公布。

10、工商管理类所分会计专业与市场营销专业很不均衡,建议对学科设置进行创新,改善市场营销专业冷门的现状。

回复:市场营销专业已申请单独招生,以后将不存在此问题。

11、本科生能用于阅读的时间较少,并且也较少自主阅读专业领域的经典和推荐书目。建议除新生研讨课外,新生开学初增加一门有关阅读技巧的课,由受过培训的高年级同学或教授引导,并以小组、沙龙的形式组织新生一起阅读本专业的经典或推荐书籍。

回复:这涉及到培养计划的调整,需要各系充分讨论后再决定。学院拟在今年3月启动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会考虑到这些意见。

12、辅修制度不够完善,部分辅修选课较难。可以进一步完善辅修机制,由于13级开始不再设立辅修限制,但是不能保障有辅修意愿的学生一定可以选到课相应程,建议通过相应考核方式适当提高辅修标准,同时学院加大干预,保证每一位通过考核的学生有课可上。

回复:按照学校规定,学院会利用暑期学校开设相关副修的课程,满足学生副修的需要,保证每一个通过考核的学生都有课可上。

13、本科实验班较少,而且名额也相对有限。建议学院设置更多的跨学科班级,并且不仅仅局限于工商管理类,培养更多跨学科人才。

回复:这是非常好的建议,已反馈给贸易经济系,系里将根据学生意见进行研究和论证。学院会考虑逐渐增加跨学科实验班。

14、一些同学认为学院在大二下才进行分班的制度不是太合理,这样同学们还是和分班前所在班级的同学感情比较好,容易形成小团体,不利于新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建议适度考虑提前分专业。

回复:现行分专业时间是根据各专业的本科教学方案、教学内容,经过学院学术委员会论证决定的,短 期内不会更改。

15、学院对选修课的说明不是很详尽,现在学生选课往往依靠往届学生口口相传来指导。建议将选课指导课上选修课的说明重新细化,突出不同课程、不同学院所设课程在教学风格、使用教材、教学方式上的差异。

回复:学院将在学校选修课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16、学分绩评价方式不尽合理。建议将学分绩点与最终总评的成绩换算变成连续形式的换算,如80-89分别对应3.0-3.9的学分绩点,使其能够更加客观的反映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也更能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回复:学分绩的计算方式是由学校统一规定的,学院没有自主决定权,学院会将此意见反馈给学校。

17、学生培养计划不够细化,且下发不够及时。希望学院进一步细化学生培养计划,对于改革的部分应突出强调,并尝试从多种渠道公开学生培养计划。

回复:从13级开始,所有培养计划均在数字人大公布,每位同学都可以在数字人大上查到。另外,每位班主任都有全院的培养计划,如有需要,同学还可以随时到教务办公室查看。

18、贸易经济系有些理论知识不够深入,只停留表面,且课程设置同学们普遍感觉不合理。希望在现阶段的课程上再开进一步深化的课程,充分论证并优化课程设置。

回复:这涉及到培养计划的调整,需要贸经系充分讨论后再决定。学院拟在今年3月启动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会考虑到这些意见。

(二)硕(普硕)博培养

1、硕博连读的学生中部分同学不倾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希望能尽早参与实习,但在实习方面的机会较少,希望学院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

回复:对于不读博士生的同学想找实习机会的想法,学院十分理解,但是根据硕博项目的设计规章,该项目强调以学术研究为本位的,鼓励实习与我们的初衷不相符合。至少,我们不建议研一学生实习,研二下学期完成资格考试之后,在导师允许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向硕博连读生开放相关资源。

2、硕博连读项目在第二年末有一个考试,考试合格以后才可以继续读博士,但是有些学生一开始就不想读博士,那么时候可以不参加这个考试?

回复:不选择读博士的同学,硕士培养时间相对于传统的硕士项目会延长一年。因为硕博连读的培养标准,是按照博士生水准来要求的,参加考试,是对过去两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兼具博士生选拔的功能。考试合格是基础要求,是对前期培养的结果验收,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该考试。

3、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机会较少,建议从学院的角度增加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机会,时间可以设在半年到一年不等,利于博士生开阔视野,增强学术水平。

回复:硕博项目的学生有着较强的国际交流意愿。但是国内的硕博生数量十分庞大,对于国外学校的压力也很大。不过我们正在不断与境外高校进行联系,拓展机会,希望能把我们的学生给送出去。但是硕博学生出国交流的机会,主要还是依靠各系和各导师的对外联系。

4、博士生补助较少,不能满足博士生日常开销。建议增加博士生补助,加大激励力度,让博士生更加专注于学术研究。

回复:参政议政会议之后,学院领导层立即展开研讨,已布置相关工作,拟自筹经费,尽快提高博士生基本待遇。

5、研究生没有开设数理基础相关课程,给高级经济学的学习过程带来较大压力,建议研究生第一年开设一些数理基础课程。

回复:在新一级的培养方案中,已将高级经济学的相关课程安排到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而不是一上来就上高级经济学的课程,给同学们一点缓冲的时间。据我们了解,虽然大家都比较“害怕”高经的学习,但相对于硕士生而言,博士生的难度似乎更大,这就很难讲是因为基础的差异造成的学习困难。所以,我们建议那些学习能力稍微弱一些或“底子薄”的同学(含硕士生和博士生),多自学补基础,当然,在未来学院也会想办法在课程安排上增加相关的选修课程,帮同学们补课。

6、学院人才保留制度不够完整,本院优秀学生外流较为严重。建议完善现有的硕博连读制度,使得我院自行培养的学术型研究生最终能够保留于本校,从而保证学院的人才质量与持续发展,增强学院硕博培养方面的影响力。

回复:这涉及到学院人力资源的战略问题,感谢同学们的关心。学院在适当时候,会研讨并考虑保留本院毕业生,当然,能不能留,最重要的是要看是否具备相应的学术资质。总体而言,对我们自己的毕业生,我们现在采用的标准,是更加严苛的,这在未来需要重新论证。

7、博士生主文献和实证研究方法课放到了第二学期,希望能调到第一学期。主文献课是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直接最深入的途径,放在第一学期能够更快的让学生进入角色。而实证研究方法是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放在前面可以和论文阅读(包括主文献和论文指导课)相结合,对照学习,提高更快,而且进入科研也更有利。

回复:已经反馈给各专业,在制定下一级的培养方案时,已有很多专业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进行了调整。

8、学院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有失偏颇,重量不重质。建议改善评价体系,提高优秀期刊的权重,在各项荣誉的评价中仅使用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作为标准。

回复:这个意见可能有失偏颇,对于科研成果的评价,向来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仅仅是同学们凭奖学金、荣誉等遇到这样的问题,即便是教师评职称、评奖励,也遇到这样的问题。虽然商学院非常注重学术成果的质量,但商学院的任何决策又受到学校标准的制约(例如学校在评奖的时候,对学生学习成绩很看重),商学院不可能脱离现有的评价体系而另起炉灶,但商学院是在学校的评价体系基础上有优化的,我们有自己的中英文期刊名录(虽然与学校的有冲突),我们也是希望在我们的标准和学校的标准之间有调和。总体而言,商学院是重质量胜过重数量,但如果同学们想要评选高等级的荣誉与奖励,可能数量也不能忽视。

9、博士生对没有开设博士课程的老师的研究方向不了解,在遇到研究问题时不知向哪位老师请教。建议系里组织学术讨论或者讲座,让系里每位老师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博士生做一交流讨论,利于双方增进了解、开阔思路。

回复:这个问题涉及到各系,我们会向各系传达同学们的呼声,建议各系教师早跟学生见面,早向学生做说明。

10、目前学校对于博士生出国参加会议有相应资助,但只能解决其中部分费用,希望学院能够为余下的差额提供较为全面的资助。

回复:由于会议级别层次不齐,有时很难判断哪些会议应给予全额资助,学院在当年经费相对宽松,且有明确指标证明该会议的高级别的情况下,可酌情考虑在学校基础上继续追加资助。

(三)专硕培养

1、学生课堂案例教学时间较短,希望能够延长案例教学的时间,方便学生更好的准备和深入的研究。

回复:学生可以和老师直接沟通,提出要求增长课时,学院方面也希望优秀的老师能够讲的更多一点。

2、部分必修课收获不大,但占用时间很多。希望加强教学水平评估,对于学生们受欢迎的老师和课程应适当增多课时和内容,尽可能的整合并分配给各班最好的师资力量,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让MBA学员充分获取学院最优质的资源。

回复:学生反映有些老师讲课不尽如人意,建议学生认真的做教学评估,因为评估的分数高低会对这个老师的教学产生很大影响,要认真打分,避免表里不一的现象出现;同学们也可以去MBA的中心去反映、提意见,我们对提出的意见都会认真考虑。

3、P班同学因工作原因能够参与的讲座较少;安排在周末的讲座往往与上课时间冲突。建议有关讲座信息至少提前一至两周通过学院官方网站公布或者通过学生组织定期向各班发送近期讲座信息,由班长统一通知班级同学或者设立专门的网址提醒最近有关学术信息并发布部分重大活动通知,或者调整P班学制为2年半或3年,将部分讲座安排在工作日晚上或周六日。

回复:对于P班的同学,学院将适当把必修课向不同的学期分配,同时允许同学自行选择适当时间上必修课,不过要严格考勤管理,MBA中心也会定期抽点同学以保证出勤。

4、中心给予MBA学员团队建设活动的支持有限,MBA中心及学院应多予以关注。建议学院设立一部分活动基金,建立健全资金的使用制度,鼓励团队建设活动。

回复:对学生活动的支持,MBA中心每年都会有一个清单,财务流程不会很快,都会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要在院里进行协调。

5、MBA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不强,参与学院活动的机会不多,建议学院各项活动能覆盖到MBA学生,提高对MBA学生的服务水平,同时希望学院能予以MBA学生如案例讨论室等单独的学习空间。

回复:为了让MBA同学尽快融入人大文化,培养对商学院的归属感,MBA项目学生活动办公室针对新生策划了入学导向系列活动(5月-9月)。入学后,除了课堂学习,还有第二课堂(MBM项目、MBA中心主办的各位讲座和论坛、企业参访、兄弟院校或行业内各项活动等)。以上活动都是针对所有MBA学生推出的。有关案例讨论室,MBA培养办公室已经向学校申请了,从2013级开始,每个班级都可以在固定时间使用案例讨论室,具体通知已经发给各班班主任和班长。

6、针对MBA学员的服务还不够完善,希望学院优化组织服务流程,多一些实际内容少一些形式主义,建议施行首问负责,出现问题积极解决。

回复:MBA项目中心根据同学们的具体需求在服务流程优化方面正在持续改进和完善。目前,MBA中心的部门设置有:招生、培养、学生活动与校友、IMBA、综合事务办公室,每个办公室负责不同的内容,详细信息请见入学初发放的导航手册,同学们在遇到疑问的时候可以向相应的办公室老师咨询。

7、MBA学员奖学金受重比例与金额跟学费不匹配,评比范围不合理,建议提高在校生奖学金获奖比例至50%,最低项奖金金额不低于一万元;P班单独评比,不再与I班、F班全职班合并评奖。

回复:目前,MBA项目中心关于奖学金的额度和受众面正在逐步提高。关于分班评奖MBA项目中心将尊重学生的建议进一步论证。

8、MBA学生的MBM项目中部分导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建议学院在甄选导师的过程中应根据导师的行业、时间、负责程度等综合筛选,避免让项目流于形式。

回复:MBM项目中的企业导师一直都是筛选出来的,他们均具备如下条件:人大校友及愿意与商学院建立良好关系的企业界资深人士;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有时间及精力参与MBM 项目;八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并担任五年及以上管理职位;同时,还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具有在大中型企业及政府事业单位担任中高层管理职位的经历;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经济或管理类教育背景; 自主创业或公司合伙人,企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这些企业导师在单位都担任要职,平时的工作非常忙碌,学生的主动性非常重要。下一步,针对如何提高企业导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们将做一些引导并完善各项机制。

9、学院对于硕士的培养方向不够明确。建议对于专业硕士的培养更多从实践角度来进行,引入更多的案例教学,增加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重,在学生成果方面重视实践报告的意义。

回复:学院将会在MPACC/MV/MIB等专业学位教育中强化实践导向,增加案例教学,并计划对学生实践报告的要求以社会调研为基础,从而强化实践性。

10、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费偏高,望学院能适当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奖学金的数额以及覆盖面。

回复:有关专硕学费及奖学金的问题,需学校及学院统筹安排确定。

三、关于发展服务

(一)行政支持

1、学生对学院发展建设情况了解不够,建议学院拓宽政务公开渠道,重大事项信息除在学院网站上公布以外,通过学生容易接触到的媒介发布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学院动态,同时以听证会、讨论会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院管理决策中来。

回复:目前学院不同部门工作的信息整合度不够高,今后将尽力解决这个问题。同时目前学院正着手进行各个学系专属网页的建设,关于教务工作、学术讲座和课程安排的信息与通知,学院接下来也将尝试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平台等方式对相关信息进行推送。

2、有些部门的行政人员服务态度有待改善。希望学院对行政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回复:学院会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通过组织化的措施不断改善行政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水平。

3、MBA学生实际在校时间较短,但寒暑假也同样要交停车费,希望学院为在校MBA学生提供寒暑假免费停车服务。

回复:我们会处理这个MBA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与校方和保卫处进行认真商量。

4、学校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商学楼教室在周末时间也多被用作讲座以及在职授课。希望学院能为全日制的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可以自习的教室。同时学院同学缺乏自由讨论交流的地方。建议改造明商楼层内的空余空间,增设自由讨论室。

回复:商学院硬件设施确实不足,由于空间紧张,老师的办公空间尚且需要改成会议室,而且办公楼内开放的空间如果摆上沙发、茶几等设备无法进行管理,而将楼道内空间改造成封闭空间又不符合学校消防安全要求,所以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商学院新院址规划也因通州校区建立而暂时中止,资源极度有限,所以暂时没有解决办法,等到通州校区建成,可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5、博士生研究场所不足。建议增加博士生工作室,免去博士生背电脑抢占自习室和图书馆的烦恼,且博士生的研究工作具有持续性的特点,也需要进行互相交流,增加博士生工作室可以让博士生更好地研究及讨论。

回复:我们充分理解博士生同学的诉求,但学院现有的办公教学场所已经严重不足,连教师办公的空间都十分紧张,而学院的空间资源是由学校统一分配的,是一定的,在原有的分配空间内并没有设计博士生研究场所,再加上学校对明德楼消防安全等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学院是无法擅自对公共空间进行改造的,所以暂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6、MBA P班学生辗转于学校、居所和工作单位,外出时常背着插线板、参考书籍,学校无处可存。建议学院以班级为单位提供储物柜租赁服务。   

回复:目前学校的教学空间统一由学校相关部门管理,商学院并没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建设储物柜等设施,所以暂时不能满足此项需求。

(二)学生活动、学生事务

1、对于保研政策加分比例的问题,我院综合测评仅占10%,而部分学院(如环境学院)最多可以加到25%,希望学院进一步考虑参与学生工作的同学付出的努力,提高综合测评的保研加分权重。

回复:我们的保研加分权重是在学校学校给定的有限范围下经过院务会讨论决定后设置的,并不能随意改动。若重新分配权重还需要经全院院务会讨论通过后向学校申报才行。

2、对于班干部来说,组织、通知班级同学各类活动相对来讲也较为复杂,希望学院能够对班级干部进行详细具体的考核评价,并加大优秀班级干部奖励力度。

回复:学院对学生组织成员的评价体系正逐步完善,但鉴于各班情况各异,有的班干部非常认真负责,但有的班干部却人浮于事,所以班级干部考核体制还需要很大改进。目前,学院对于班级干部的评价不会一刀切,在综合测评中会体现出差异,今后定会不断细化相应的考评制度,并且依据考评结果,将班干部奖学金按照学校提供的金额发放至班级中推荐,同时也在综合测评中对班干部进行合理的评价,鼓励认真负责的班干部。

3、希望研究生会能多组织一些活动,加强不同班级之间的沟通和凝聚力。

回复:目前研究生会为了加强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之间的沟通和凝聚力,主要举办了篮球赛,新生入学交流会等活动。篮球赛参赛人员涉及博士、硕士的各个年级,通过这种形式,新生与高年级之间,不同专业之间有了深入的接触,并且增强了班级内部的凝聚力。而新生入学交流会也是为新生和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们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机会,在学术、就业和生活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除此以外我们还定期举行就业交流会,经济专题讲座等。由于研究生投入在学术上的精力和时间较多,研究生会在继续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给大家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的同时,也会注意活动适当适量。

4、希望学院能够加大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之间的交流多组织经验交流会。

回复:商学院学生会目前已经有新生系列活动中的新老生经验交流会和毕业系列活动中的薪火相传毕业生经验传授会,都是加强跨年级交流的,不仅仅是本科生间的跨年级,还有硕博参与,学生会今后会根据大家的需要,加强此类活动的组织,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尽量让每位有需要的同学都能获得适合的帮助。

5、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学生集体活动事务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大型活动集中在学期开始或者学期中进行。考试周或者考试前半个月最好不要举行进行大量学生参与的活动,予以学生充分的考试复习时间。

回复:学院的学生活动是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的,也是本着不影响同学们学习的原则来进行安排的,学院在安排大型学生活动时都充分考虑到学生考试和复习的需要,避开考试周并尽量在考试周前1个月结束大型学生活动、在考试周前半个月结束所有学生活动。比如本学期,学院最迟的一个大型学生活动“风载我歌行”首都校园歌手大赛于11月24日结束,比考试周早1个多月;学校辩论赛也于12月14日结束,比考试周早半个多月。一般来说,春季学期的毕业季活动会持续得比较晚,因为时间上要与毕业生离校安排相契合,但毕业季活动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除了少数学生干部参与活动组织外,不会影响其他年级学生的考试,13年的“风之韵”毕业晚会是在6月14日举办的,较往年更早,也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学生干部考试的影响。

6、大一新生入学对于学院和学校了解不够透彻。建议学院在新生入学后能开设有关大学日常生活的实用性系列讲座,例如实践学分评定、保研政策分析、学院学年活动介绍、教学楼食堂分布等信息,让学生对学院和整个学校有更细致更深入的了解。

回复:迎新生系列工作是学院学生工作的重点,为了使新生入学后尽快了解学院和学校相关信息,适应人大生活,学院团委协调安排了一系列活动。首先,在新生报到当天就举办新生见面会,学院领导、各系主任、各部门负责老师会对学院概况、教务工作、国际交流、团学活动、职业发展、实验班选拔等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介绍,包括问题中提到的实践学分评定、保研政策、学年活动等内容都有涉及到;其次,新生导向教育系列讲座会邀请领导、名家、校友为同学们适应大学生活、找准自身定位提供全方位指导;此外,对于教学楼、食堂分布等学习生活实用信息,院团委都在新生人手一本的《商院经纬》迎新特刊中有专门的栏目介绍。总之,学院为新生设置了全方位的入学导向与服务,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学院迎新活动,利用学院搭建的平台,认真汲取有用信息。

7、学院在除学术外的其他方面活动较少,活动局限于校内。希望学院可以多为学生提供户外运动的机会,比如素质拓展、班级春游等,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更多机会增进感情、培养凝聚力。

回复:除了举办学术活动之外,学院团委还积极举办篮球赛、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户外活动,同时,积极组织本院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体育比赛,同学们参加户外运动的机会是很多的,出于安全考虑和规模限制,学院一般不组织大型校外活动。班级建设方面,学院每年春季学期会举办“华彩霓商”党班团建设系列活动,采用学院搭台、班级唱戏的模式,由班集体自主承办、自主设计、自主参与活动,在此过程中增进同学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还有每年的新生合唱比赛、新生篮球赛等,都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机会。学校和学院也鼓励和支持班级自发开展班级团队建设活动,每年学校会组织优秀班集体评选,并对获奖班集体颁发班级建设奖金。

8、学生组织在举办多种文体活动的同时,应注重学术本位。与其他学术性质活动相比,商院学生活动对本门学科和经济社会热点话题的重视较为欠缺。建议院学生会开办类似明德论坛、明德讲堂这样的具有高学科针对性、高质量的讲座。

回复:这条建议是非常具有建设性的。目前,从我院的学科特点、学术资源和校友资源出发,我院举办的学术讲座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培养学术规范、提升学术素养的论文指导讲座,比如“管理之星”创业计划大赛暨课外学术论文大赛指导系列讲座会邀请学院学生课外学术指导委员会的老师为大家进行辅导;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创业类讲座,商学院以培养高端管理人才为使命,拥有一大批在创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校友,学院举办“校友大讲堂”、“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知名校友和企业名师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13年11月4日,“名师大讲堂”讲座就邀请到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总经理、四川中润产业控股董事长李书文先生以“打开创业之门”为主题为商院同学作了精彩报告。今后,学院团委、学生会将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热点话题的把握,结合商科学院特点,努力打造出一档具有商学院特色的品牌学术讲座。

9、学院寒暑假所提供的学生票均为硬座,使得边远地区(如新疆等)学生回家过程较辛苦,希望学院能够提供长途卧铺票。

回复:长途卧铺问题学院之前也跟学校沟通过,学校向铁道部统一预定车票时铁道部只为学校提供硬座,没有卧铺票,目前暂时没有解决办法。

(三)就业导向

1、学校只提供一次就业三方协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求职。建议学校提供两次三方协议,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工作,提升学校整体就业水平。

回复: 首先,与发放就业协议相关的所有就业政策都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制定的,各学院均需严格执行,根据学校关于违约的统一规定(可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签订就业协议后,原则上不予调整就业单位”,即原则上每位同学只可以签订一次就业三方协议。

其次,学校之所以制定严格的违约政策,主要是因为从长远来看,毕业生违约实际上对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影响,之前有过我校毕业生强行违约的几例情况,相关的几个被违约单位均表示不再招聘人大学生,对之后的毕业生求职带来了极大阻碍。总之,违约行为不管是对学生个人的诚信、雇主的招聘及学校的声誉都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学院,都希望最大限度地避免违约情况。

我们建议同学们在求职前尽快梳理个人职业规划,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确定合理的求职定位,因为求职定位清晰的同学非常清楚自己想去什么样的单位及不想去什么样的单位,不容易出现违约行为。

2、就业辅导及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足。建议增加关于就业面试技巧等软实力方面的培训或课程,建议设立创业基金,举办创业竞赛,在实践中学习,商战模拟毕竟是模拟,不能替代真实的市场环境。

回复:首先,职业发展中心一直非常注重学生的就业辅导及职业素质提升,围绕这两方面每年都要开展多场各种形式的培训或活动,以2012-2013学年为例,有关学生的就业辅导及职业素质提升,职业发展中心提供了以下活动或服务:

一是毕业生就业指导系列:求职手册、求职技巧训练营、就业政策及就业手续说明会、求职同行工作坊(4场)、分专业/分班就业动员、一对一职业咨询等;

二是高年级学生实习指导及求职准备系列:实习求职培训课、MBA职业规划与求职技巧培训、实习经验分享交流活动、求职实战模拟月(雇主HR为两百余人次的14届学生提供了无领导小组模拟面试、一对一面试或咨询案例模拟面试的机会及专业点评指导)、专硕职业照拍摄活动等;

三是职业素质提升系列:职业形象(着装及妆容)培训讲座、客户关系管理讲座、跨文化交流讲座、“密室逃脱”团队协作素质拓展活动、彭博专业服务终端(经典金融工具)培训等。

所有的活动及服务我们都会通过CDC网站、各班CDC大使/班级负责人、短信、海报、传单等多种渠道向同学们宣传通知。同时,我们积极听取同学们的反馈,以期开展更多、更符合同学需求的就业辅导及职业素质提升培训/服务,欢迎同学们积极关注职业发展中心接下来的相关活动/服务!

其次,关于创业方面,由于学院有管理之星创业计划大赛,学校有创业之星大赛,因此职业发展中心没有再重复开展创业竞赛。而学校的创业之星大赛获奖团队可获得创业资金支持及文化科技园场地入驻优惠,因此之前我们将重点放在组织学院创业团队参与校创业之星大赛上,并在此过程中根据创业团队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之后,职业发展中心将就创业教育及创业支持提供更多服务,包括邀请知名创投企业畅谈创业机会选择、创业政策及支持解读、与知名机构(如友成基金会)合作开展创业实践课等,欢迎同学们积极关注和参与!

3、有部分针对本科生的讲座论题大而空,建议请不同岗位的在职人士,为本科生讲解不同工作岗位的职业需求和对学习的要求,理想与实际结合。

回复:职业发展中心一直非常注重帮助同学拓宽视野,了解真实的行业、企业、岗位,因此我们有专门的培训活动品牌即“职场风向标”系列活动。以2012—2013学年为例,我们开展了以下“职场风向标”活动:美国商业专家系列讲堂、安信证券“如何开始你的投行人生”讲座、“选择性多元化与资本进化--方正集团发展之道”讲座、“智慧营销转型,实现基业长青”IBM主题报告、道达尔能源行业讲座“未来能源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毕业威参访、华联参访等等。除了“职场风向标”系列活动,我们也鼓励非毕业生同学们参与职业发展中心组织的招聘宣讲活动、招聘会、求职同行工作坊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上同学们有机会了解到企业情况和雇主真实的用人需求,并有机会与雇主直接交流。

4、学生深入实体企业学习探索不够,建议定期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学习,开设相关企业实践学习课程,增强理论实践化,对于MBA还可更直接接触了解企业负责人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回复:职业发展中心关于帮助学生深入企业探索实践,有以下措施:一是定期举办企业参访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并与企业HR及用人部门直接交流互动;二是通过“寒假实习推广季”、“暑期实习推广季”等项目主动与雇主联系,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的信息及推荐机会,并大力拓展实习基地,还在每年4月份举办以暑期实习招聘为主的大型招聘会。

对于MBA学生,MBA学生活动与校友办公室每个学期组织1—2次的企业参访,并定期邀请企业高管来学校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分享。有关开设相关企业实践学习课程方面,MBA培养办公室将在下个学期为同学们开设由多位MBA企业导师设计推出的企业管理创新课程。此外,下个学期还将推出“后MBA起航——企业家论坛”,参加此论坛的都是非常知名的企业家。

 

 

再次感谢同学们对学院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2014年1月13日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