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杂志】叶康涛:植根中国文化,助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2022-05-15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5-15

商学院是为培养商务人才而专门设置的教育机构,除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等高校教育职能外,还承载着促进经济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职责。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叶康涛对《企业家》杂志记者说:“我们必须扎根中国,植根于本土企业的管理实践,助力中国一流企业建设,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本土化商学院的发展道路。”

那么,商学院如何助力中国企业迈向世界一流企业行列? 

谈商学院价值

优秀的商学院要创造社会价值

  • 与经济的飞速发展相伴而生的是商科教育和商学院的兴起与发展。您认为,商学院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作为一位扎根商学院的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在思考商学院的价值所在。在我看来,商学院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术创造,还要兼顾产业链、社会价值链的利益相关者,通过不断创新,开放生态,夯实学科基础,助力中国企业可持续性成长。 

首先,商学院作为一个学术机构,要承担创造知识的社会责任,这里的“知识”主要是围绕商业管理范畴,包括我们的教师和专家学者进行的相关学术研究和发表的专业文章。

其次,商学院的价值体现在人才培养。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管理创新,抑或商业模式创新,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人”这个核心要素,最终体现在管理人才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商学院要承担起培养优秀管理人才的社会责任。

最后,基于知识创造,商学院还需要为企业提供管理知识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采取因企而异、因时制宜的管理模式来提升管理水平,创造效益。同时,通过与企业的不断磨合、对案例的深入剖析,商学院教师也能由此更好地接触实践,增强对商业现象的洞察力。


  • 人大商学院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如何与“实事求是”的人大校训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商业文明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企业的发展关系着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基础、科技基础、民生基础。世界一流企业,不仅是一个国家闪亮的经济“名片”,更是衡量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提炼一流企业发展经验和管理实践,总结企业创一流之道,赋能更多的中国企业迈入“世界一流企业”行列。

从“鞍钢宪法”、大庆模式到宝钢模式、《华为基本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一流企业中总结出来的最佳实践始终有人大商学院一代代教师的努力与奉献。例如,起草《华为基本法》的“华为六君子”中有三位来自人大商学院。他们在贡献自身管理知识的过程中,见证了中国企业的成长历程,这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责任。人大商学院的教学科研始终践行人大“实事求是”的校训,教学理论联系企业发展实际,用先进且符合实际的管理理论助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谈教学培养

多元案例的定制与开发

  • 商学院被看作“精英集中地”,商学院办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师资力量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怎样融合师资力量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中国商业实践的不断变化对我们的师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2005年前后,国内高校加大力度引进海归师资。海归人才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国际化思维,在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时表现得更为活跃,对提升高校国际竞争力和综合科研实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652591878531598.jpg

人大商学院高管教育(EE)项目学员在华为实景学习

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提升学术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要重视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关注中国本土企业的管理实践,解决本土企业面临的管理难题。因此,我们鼓励本土教师和海归教师加强合作、推动创新,深化本土化企业的管理学术研究。


  • 很多教学实践需要从案例分析中得出结果,在案例开发和使用方面,人大商学院有哪些经验?

案例研究和开发是提升商科教育水平的有效路径,通过融合实践开展案例资源整理、研发和创新,不仅有效推进了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的发展,也提升了商学教育水平。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非常重视案例开发,对此,人大商学院有几方面的创新:

第一,“粗案例”和“微案例”创新。案例教学是商学院的一大特色,我们不仅要借鉴国外的典型案例、优秀案例,也需要提升自身案例开发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案例开发也存在时效性问题。比如,某个行业中的典型企业,有可能在我们教师团队立项研究的过程中,这家企业破产了;或者,几年前的案例已经过时,不足以放在当下的课堂上进行教学。

为此,我们在案例开发上推出了“粗案例”。基于目前掌握的文件、行业分析报告、媒体报道等公开信息,以“在线多媒体案例”的形式呈现包括文字、视频、照片、网页链接等多种资料,在展示真实管理内容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持续追踪商业环境变化的需求。

由此可见,“粗案例”突破了对商业问题传统、孤立、静态的教学和研究方法,用整合多个学科的方式分析管理问题,并且持续跟踪和实时更新。因此,“粗案例”不仅能够与时俱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案例开发的成本。除了“粗案例”之外,人大商学院还在国内首创了“微案例”,能够更灵活地结合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哈佛式案例”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问题。

第二,课程定制案例创新。人大商学院目前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案例库,很好地支撑了教学项目的课程内容。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案例库的使用率,我们的做法是在案例立项环节,针对核心课程的核心章节或知识点定制与之匹配的案例,精准推送给课程组的所有老师。这样一来,既规避了案例使用率不高的情况,又增强了案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第三,客户培训项目定制案例创新。由于人大商学院在高管教育方面积累了很好的口碑,有很多企业和机构选择和我们合作,委托我们开展企业内部培训,并希望在培训中使用自身案例。为此,我们也尝试从客户培训项目这一需求端入手,定制开发客户的案例,并用于客户委托培训的课堂上。这种方式既提高了案例的开发效率,也保证了课堂的使用效果。以人大商学院和中国农业银行的合作为例。农行委托人大商学院培训管理人员,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根据对方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客户企业案例并直接应用于授课。这种“订单式的案例开发”模式,可以理解为有针对性地管理咨询性质的培训,能够将客户需求与定制案例有机结合,实现了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获得了客户的积极反馈。


谈中国管理

植根中国管理进行企业管理实践

  • 人大商学院的愿景是“成为最懂中国管理的世界一流商学院”,很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都在摸索中国管理模式,您如何理解“中国管理”?

改革开放前,我国学习了当时苏联的管理模式,企业更多是以“车间”的形象出现,不是自负盈亏的独立个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计划生产”是主线。改革开放后,我国引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理念,同时,民营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始摸索“同”与“异”的管理模式,激发组织内部活力,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下,企业面对的管理挑战不同,其管理模式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路径。因此,“中国管理模式”本身是一个比较难的命题,它的内涵比较丰富,难以简单界定。尽管如此,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对于中国各类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都产生了显著影响,是我们总结和提炼中国管理模式时需要加以思考的。

1652591984702706.jpg

从2007年起,人大商学院已连续主办了14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该年会被誉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年度顶级盛会”。图为2019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现场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影响。受儒家“和为贵”思想影响,管理者重视组织的和谐发展,在管理模式上提出了全球格局、客户导向、人本管理、家文化等观念;道家文化对管理者主要影响的是与“时”“势”“变”相关的理念和实践。尽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产生独立的管理理论,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管理学问是丰富的,它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企业家。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而使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相得益彰,这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企业开始思考并不断摸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路径。

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企业需要把持好发展方向,要保证其发展方向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一致,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有机结合,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质量。


  • 探索中国管理模式,商学院在其中主要侧重于什么方向?

我认为还是扎根中国,要从本土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和提炼中国管理模式。

商学院作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前沿,已对中国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宝钢模式、《华为基本法》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战略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因此,我们意识到仍要继续关注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持续从中国本土企业实践中总结和提炼解决方案。

今年,随着党中央“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的提出,我们也将人大商学院发展战略定位修订为“促进数字化转型,助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 您如何理解企业发展的“本土化”和“国际化”?

我认为,“本土化”和“国际化”并不冲突,不能简单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我们的商学院始终坚持植根于本土化,只要我们能够服务好中国企业,帮助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那么,我们自然就是世界一流商学院。

借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可以通过探索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服务中国企业发展而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商学院。

1652592109286261.jpg

人大商学院BEST管理沙盘模拟课堂上,杨杜教授与IPMP(国际实践管理硕士)学员互动

  • 在数字化时代,您认为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有哪些?

第一,对信息技术要有深刻的理解。受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企业的增长逻辑和成长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企业家要带领企业跟上数字技术的迭代速度。

第二,要加强跨组织边界和跨行业边界的管理能力。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企业组织结构和组织边界正遭遇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的许多经营活动往往需要跨越组织边界,甚至要超越企业经营的行业边界。也许你未来的竞争者来自一个表面看起来与你毫不相关的行业,正如打败柯达的并非另一家传统胶片厂商,而是数码相机。

第三,利用数字技术放大企业核心资源和能力。数字技术在给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带来的强大生产力,重构企业的组织与流程,赋能每一位员工,以更好发挥企业核心资源和能力的技术赋能作用和价值溢出功能。


* 原文发表于《企业家》杂志4月刊。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