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文摘】俞明轩、谷雨佳:担当与坚守——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十年创新之举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16


1626402417925540.jpg

中央部门决算公开从形式到实质持续创新,丰富了我国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完善了我国现代财政管理体系。十年来,中央部门在建设透明政府的过程中切实回应了社会对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的关切。财政部门坚守初心,不懈砥砺,以创新之举、务实之行担当时代责任,践行时代使命,全力推动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打造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阳光工程。

2020年7月17日,102个中央部门集中公开决算。这是自2011年起中央部门连续向社会公众“晒”账本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数量不断增加,公开范围逐步扩大,公开内容持续细化。特别是在今年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中央部门克服重重困难,如期集中公布决算,这既体现出一种“让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要‘晓之于民’”、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守,更展现出中央部门创新财政管理,提升财政绩效,打造“透明财政、廉洁财政、有为财政”的初心与担当。

十年来,中央部门持续创新和不断完善集中公开决算工程,用“公开透明、细致精确”的厚实账本,助推阳光政务新跨越。从2011年的90个公开部门到2020年的102个,公开的账本不断增多;从最初公开的2张表到现在的8张,公开的账册不断增厚;从仅公开功能分类科目到同时公开功能分类科目和经济分类科目,公开的账目不断细化;由单纯地“摆数字”发展到展示绩效和成果,公开的账务不断深化。厚实的账本上的一个个亮点,标志着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工作不断取得的新进展和我国财政政务改革不断打开的新局面。

一、公开透明,注重时效,晒阳光账

2011年,90个中央部门开始在各自的门户网站公开决算。2015年起,中央部门在决算中开始公开机关运行、政府采购等支出,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支出,并同时披露国有资产的占用情况,从仅公开资金使用情况,拓展到公开“保有量”的占用情况,公开对象则从单价2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逐步细化为单价5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和单价100万元以上的专用设备。以外交部部门决算为例,2019年度该部政府采购支出总额44943.19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24614.18万元、工程支出4877.14万元、服务支出15451.86万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共105台(套);单位价值100 万元以上专用设备共13台(套)。

自2016年起,中央部门公开的决算信息,除在其部门网站呈现外,还在财政部门户网站“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和中国政府网“中央预算决算公开”专栏中同时、集中公布。进入中国政府网,即可找到中央部门预决算公开专栏。专栏之中汇总了中央各部门集中公布的决算报告,不仅有本年的,还有历年的,不仅有决算数,还有预算数,不仅有数据还有部分预算支出的相应文件。同时,相关财务会计政策也被一并“打包”公示,以财务会计政策的透明化,为财政支出提供制度依据。

无论是集中统一公布决算信息,还是阐明经费“花了多少”“怎么花的”“值与不值”,都体现出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注重透明和实效的本质要求,是决算公开在方式、内容和范围等方面不断突破的体现,公开易获的“阳光账”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对于中央部门决算“找不到”“看不见”的问题。

二、便民导向,清晰易懂,晒明白账

十年来,中央部门在决算公开工作中始终坚持便民导向,持续优化公开形式。力求公布公众“找得到”“看得见”更要“看得清”“看得懂”的明白账。

在公开体例上精心设计。各部门决算由统一格式构成,包括“部门概况”(基本职能和决算单位构成)“决算表”“决算情况说明”和“名词解释”四部分。决算内容详略得当、图文并茂、清晰明了。特别是将决算2张表细化为8张,涵盖部门收支、财政拨款收支、一般公共预算财政和政府基金预算拨款的收支等,详尽阐述了部门各项资金的使用和收支结余状况,对于重大事项给予充分的说明和解释。如:商务部2019年度财政拨款收入为2035486.63万元,较上一年度决算数增长5.2%,主要原因包括:对外援助项目以前年度结转资金逐步消化利用,根据对外工作需要,当年财政拨款预算增加以及根据工作需要,肉类储备财政拨款预算增加。

在分类科目上加大公开力度。中央部门决算在2013年将支出全部细化公开至项级科目,这意味着中央部门支出决算已按功能分类公布到了最底层科目。以2019年度中央部门决算为例,分类科目编码205代表教育支出,可分类为20501教育管理支出、20502普通教育支出、20503职业教育支出等,每类支出还可进一步分类细化。教育部年度教育支出总额为32277884.02万元,其中普通教育为29668535.62万元,包括:小学教育80821.83万元、高中教育291457.82万元、高等教育29296255.97万元等;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码205教育支出为46407.40万元,仅包含普通教育和进修及培训。根据新修订的预算法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必须同时按“功能属性”和“经济属性”编制预算和列明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要求,财政部深化相关改革,自2015年起将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分类科目在功能分类的基础上拓展至经济分类科目,各部门根据当年财政部印发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统一执行。2018年改革后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坚持问题导向,政府管到哪里,科目的设置就延伸到哪里,从而使公开的决算更清晰地反映出每笔资金所使用的费用类别,进一步提高了决算公开的清晰度和预算编制的科学化水平。于公众而言,统一、清晰、细化的分类科目不但方便对部门决算内容的阅读和理解,更有助于深刻理解部门主要事务和责任、满足对财政支出细化数据的查阅和部门间横向同类数据的对比。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政府部门工作的认知与理解、保障了公众对政府运行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也为相关社会组织参政议政提供了宝贵的一手数据。

决算报告有分类也有明细、有事实也有依据、有专业也有科普、有对比也有分析,从而竭力保障社会公众特别是缺乏行政及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的普通群众,看得清、看得懂这些账本。决算公开信息可读、可用、可审性的增强,有利于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效能的充分发挥。以一本明白账为公众的政治参与保驾护航。

三、顺乎舆情,回应关切,晒节约账

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是社会公众参与了解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状况、进行政务监督的重要途径。历年来,社会公众对中央部门的资金使用状况特别是“三公”经费的使用状况尤为关注。

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批准了2010年中央决算,随后,财政部首次公布了中央有关部门“三公”经费的总数目,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此事影响深远,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都将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评为当年国内十大新闻。此后财政部坚持每年向社会公布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2011年93.64亿元,2012年74.25亿元,2013年70.15亿元……2019年48.74亿元(比预算数减少32.33亿元)。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央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过紧日子的要求,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

此外,为及时就决算公开回应群众关切,财政部加强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宣传工作,在决算公开前夕通过座谈等形式向有关方面介绍情况,释疑解惑,在交流互动中深化公众认知,凝聚群众共识。

四、科学统筹,打造闭环,晒绩效账

中央部门在晒财政支出账本的同时,重视和强化绩效管理,晒绩效账,深刻践行了“以政务公开促改革”的目标。随着绩效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条“以绩促效,以效促改”的评价机制,逐步贯穿于优化财政资金管理的新闭环。

2016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决算绩效管理工作和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此后,逐步健全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专项支出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财政部每年都选择部分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社会关注度高、资金规模大、政策持续时间长的中央部门项目和政策,以财政部为主体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并随中央部门决算一并公开。为保证客观性、公正性和专业性,具体评价工作还广泛聘请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参与。绩效成绩单成为了每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必答题”。

2020年是中央部门第5年“晒绩效”。财政部选择25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随同2019年中央决算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参阅,报告数量较上年增长25%,涉及资金2027亿元。随同中央决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送的项目绩效自评表数量增长到394个,较上年增长48.7%。中央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公开预算绩效信息的范围更广、力度更大,涵盖了一般公共预算项目和政府性基金预算项目,公开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项目数达到435个,比上年增加119个,增长37.7%。

五、坚守初心,解民所盼,晒答题账

十年来,中央部门强化责任,面对新时代的“赶考”,以钉钉子的精神,在决算公开中逐步打造出人民看得到、读得懂、能监督的阳光账本,让人民评阅,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中央部门决算不仅仅反映部门所有收入支出情况,同时还反映其履行职能情况以及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情况,反映其回应民众关切、为民办实事的情况。十年来,中央部门持续深化和创新决算公开,以规范透明为己任,在推进政务公开的道路上,始终不忘回应社会关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了解民意,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赢得了民心,走在了时代前列,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1年8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迈向阳光政府的一大步》一文,前瞻性地指出,“中央政府‘三公’经费的公开仅是一个开始,而推动这项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法治化,以打造‘不乱花钱、少花钱、花好钱’的廉洁、高效政府,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工作中,相关改进和完善总是围绕群众关切,与民众所需保持步调一致。从2016年首次组织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部分中央部门“面对面”交流决算工作,到现今回应舆情、释疑解惑机制的建立健全,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政改初衷。2020年,中央部门按照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平行记账”核算的规定,首次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编报2019年度部门决算并予公开,更加准确完整地反映预算执行结果,将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便民化和专业化融于一体。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在这个特殊时期,财政部会同中央部门迎难而上、创新方法,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开展,攻坚克难,确保决算编审、草案呈报、决算批复等工作顺利完成,筑牢决算公开基础,不间断地如期公开中央部门决算和预算绩效。

在后疫情时代,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制度的坚守和创新,不仅对于完善我国现代财政制度、提高财政资源利用效率意义重大,更是提升大国治理软实力的一道必答题。唯有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坚守初心,解民所盼,才能呈上一本让人民满意的、经得起历史和时代检验的“答题账”。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俞明轩  谷雨佳)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