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叶康涛:着力打造品牌卓著的世界一流企业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5-15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围绕这一重要论述和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叶康涛受《学习时报》邀请,从“着力打造品牌卓著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角度展开笔谈。

1652601998777680.png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格局与产业结构持续深度调整,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对于推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带动产业链重构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首次将“品牌卓著”作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标志,并纳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主要目标。

品牌建设一直是企业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品牌影响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一流企业竞争的焦点与全球产业主导地位的“试金石”。品牌卓著意味着性能卓著、运营卓著、理念卓著、文化卓著,彰显着高质量、高效益、高知名度与领先文化。纵观世界一流企业,普遍通过领先的科技能力、优质的产品服务、健全的治理机制、强大的经营能力与领先的企业文化,构建起世界一流企业的品牌与形象,强化企业护城河,获取高额品牌溢价收益,进而助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驱动企业战略突围,形成卓越产品—卓著品牌—良好效益—创新领先—卓越产品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随着企业国际竞争逐步呈现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跨领域的综合性高水平竞争新态势,品牌竞争已呈现出超越传统市场竞争边界的趋势。品牌卓越不仅体现了企业整合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超强能力,甚至会影响相应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国际美誉度与国际竞争力。

品牌建设应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务院国资委与部分中央企业全面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找差距、补短板、抓改革、强创新,涌现出了一批品牌建设先进典型,开创了良好局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放眼全球,我国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价值不高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如何提升品牌贡献率、品牌竞争力、品牌国际化,仍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薄弱环节。

当前,发达国家加速去全球化,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蔓延,全球产业链断裂和停摆风险加剧,转型国家企业依靠低价格增长、规模式增长实现产业跃升的赛道正在收窄,企业过度强调设备、资金、人力等有形要素带来的战略风险持续加大,聚焦提升品牌软实力正在成为企业决胜的关键。在这种趋势下,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需同时满足精准应对当前不利局势、引领带动产业升级等多重要求,核心关键就在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赋予品牌更丰富的品质内涵、更高端的国际美誉度、更充分的科技含量和更强劲的产业引领力,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争取战略机遇、培植核心能力、激发强大动能。

打造品牌卓著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着力点。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竞争局势日趋复杂、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的特殊时期,打造品牌卓著的世界一流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最新动向,以品牌卓著统领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即夯实国内市场作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地位,尽快扫除融入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障碍,力争在提升国际话语权、打造全球产业链主导力上取得重大突破。

把握国内大市场,为企业夯实稳固的生存基础。这是保障企业涵养品牌品质内涵的关键防线,也是聚焦主责主业、服务社会民生的主阵地。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大批中产阶级正成长为消费主体,这为我国企业培育优质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市场容量和机会。优秀企业需充分把握我国巨大国内市场所带来的品牌建设机遇,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创新先行、强化质量、完善治理、文化引领,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品牌。宏观层面,应继续做好扩大内需策略,推进构建统一 开放、竞争有序的政府采购市场体系,着重培育具有产业带动力、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大型集团企业的资源优势与市场优势,加大内部市场开放力度,引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

融入国际新体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这是检验企业品牌国际美誉度的“指标池”。应强化制度自信、直面制度差异、促进制度融合,推进国内国际法律框架有机衔接,为企业营造和谐融洽的外部环境。积极建设共建共享的发展平台,兼顾独立自主与联合创新,为企业利用品牌优势开发国际前瞻技术与稀缺资源、抓住全球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创造新契机。

激发科技人员活力,为企业培育强大的发展动能。这是提升企业品牌科技含量的重点领域,也是突破技术鸿沟、引领国际潮流的关键动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重点理顺国企高端人才队伍管理体制、全面发挥政府财政支持职能、加快完善科技创新宏观环境。加强科技政策协同,应用精准匹配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工具,激发企业开展重大原始创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内在动力。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为培育战略科学家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打造科技人才高地,探索科技创新治理新范式。

培育产业主导力,为企业构建持久的发展优势。这是形成企业品牌产业引领力的核心基础,也是充分释放企业产业引领带动作用的关键环节。明确企业“链长”主体职责,聚焦现代产业链发展目标,充分开发与利用最新产业成果,支撑国家战略落实落地。破除“卡脖子”技术障碍,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助推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以及转型升级。着重加强产业链企业协同合作,培育国内更高端、更多元的补链替代选择,持久占据现代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主导地位。


* 原文发表于《学习时报》,2022年4月25日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