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人文底蕴决定管理境界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05-17

管理的三个层次

管理可以分为三个管理层次,第一个管理层次,手的层次的管理。一百多年前,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就是从手的层次的管理开始的,关注的是实际操作、实际动手能力。比如,他让工人做搬运生铁的实验,最初的时候工人一天搬运生铁12.5吨,后来呢,变成47.5吨,工作效率几乎提高了百分之三百,而工人的工资水平呢,从当时的一天1.15美金涨到一天1.85美金,工资水平涨了百分之六十几。而工具的延伸无非是手的进一步发展而已。

管理的第二个层次,脑的层次的管理。所以,管理大师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做管理者,特别是做高层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是什么——决策以及承担决策的后果。所以,我喜欢部队里的一个词,“司令”。什么叫司令?下命令。与此对应的词,“参谋”,参谋意味着他们可以鸡一嘴鸭一嘴的说,但作为司令,你一按烟头,打。有人说当司令多容易啊,就喊那声“打”字,但为什么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人家敢喊那声“打”字,勇能果断,在该决策的时候勇于、敢于、善于拍板。而电脑呢,无非是人脑的延伸而已,提供辅助决策。

而管理的最高的层次,我认为是心的层次的管理。人心齐,泰山移。大家看企业的“企”字,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停止的“止”字,拿掉那个“人”呢,企业只能是停止不前,啥都不是。所以,人这个群体是管理最关注的话题,而人这个群体可能是最具建设性的群体,也可能是极具破坏性的群体。所以,在这种情境下,如何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这关注对心的层次的管理。

而在中华几千年文明熏陶下长大的中国人,骨子里流的一定是中国人的血脉。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受文化熏陶长大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一定受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所以,我们关注一个话题,人文底蕴决定管理境界。

 

中国古代管理智慧的来源

中华几千年文明蕴含了极其深厚的管理智慧,这些管理智慧总结下来主要有四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中国古代治国之道及其具体实践。不要忘了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所以就孕育了诸子百家。而对后世影响比较大的有这么一些家:

第一家,儒家,它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后世的朱熹、王阳明。儒家首先强调仁,要有仁爱之心。大家看“仁”这个字如何写的,二人为仁。但这两个人呢,明显有层次的差异,一个人层次高一些,另外一个人层次低一些。所以仁关注什么?如果上司对下属好,这叫仁。下属对上司好呢,叫忠。两个平行的人呢,叫什么,叫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叫义。如果说仁是一种内在的表现,外在的表现是什么呢?礼。要遵循相应的礼仪制度,所以儒家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今天呢,某些时候可能就乱套了。比如,有无奈的父亲对他不听话的儿子说道,你是爷爷我是孙子,说明违背了礼。儒家还讲究“为政以德”,要用德的手段治理下属。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什么是中庸之道?在我看来,无非是一种度的拿捏、分寸感的把握。就好比你弯弓射箭,如果这张弓你拉不满,这支箭你一定射不远;但如果这张弓再拉满一点呢,这支箭压根射不出去。

第二家,道家。它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而道家首先强调“道法自然”,道,天道,规律。天道也好,规律也好,要向自然学习,自然而然,顺势而为。比如,我们看管理两个字,“管”,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官,所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官是管的前提,而管的手段呢,竹字头。马儿,你快些地往前跑,我给你吃草;马儿,如果你不快些地往前跑,我用竹鞭子抽你。吃草是正向的激励,而用竹鞭子抽呢,是负向的激励,所以,管更多的关注的是逆人性的。比如,两口子在闹别扭,一方对另一方说:“你凭什么管我啊?”一般来讲,人不愿意被管。但人性可能有不良的一面、偷懒的一面、堕落的一面,所以,必要的管是应该的。而理呢,更关注什么,顺人性。比如,两口子正在看电视,两个小时大家一言不发,这时候夫人对先生说:“老公,你为什么不理我?”理关注什么,顺人性。管理如果“道法自然”的背后,更多的是理而不是管。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我什么都不做,最后我什么都做成了。道家强调系统的思想,要从总体、从全局、从大家的角度思考问题。道家强调辩证的思想,比如穷则思变,比如富不过三代,都是辩证的思想。

第三家,法家。它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而法家最重要强调三个字,第一,法。什么是法?法律、正式的规章制度。第二,术。什么是术?权术。比如同样做老总的人,我能够把这种权术用得很到位,可能另外一个人不太会用。而什么是势呢?正式的职位权力,比如站着就比坐着势要强,我是总经理,你是副总经理,我的势就要比你的势强。所以,法家认为,有效的管理应该把法、术、势三者结合在一起。当然,法家总体而言,讲究变革,讲究创新,讲究与时俱进,所以才强调“不法古”、“不循今”,不要老是学习古代那点东西,不要老是今天这点东西一直不变下去。

第二个管理智慧的来源,中国古代的经典战例以及总结这些经典战例的兵书。不要忘了,中国古代大小战争无数,所以,总结这些经典战例,就有着很多兵书,比如孙武的《孙子兵法》、孙武的后代孙膑写的《孙膑兵法》、司马穰苴写的《司马法》、战国时期著名的将军吴起写的《吴子》、诸葛亮写的《将苑》,还有成书于明代、作者无从考证的《三十六计》,什么瞒天过海、李代桃僵、树上开花、声东击西、暗渡陈仓、美人计、连环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些兵书对今天企业攻城略地有没有价值?这些兵书对我们提升领导力有没有帮助?

第三块管理智慧来源,中国古代的商业实践。虽然总体而言,中国古代重视农业,抑制商业,但毕竟商业发展起来了,而且形成了很多知名的商帮,比如安徽的徽商、山西的晋商、浙江的宁波帮、广东的潮汕帮。这些商帮里面也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管理智慧,甚至史记里面有一篇专门讲的是《货殖列传》。什么叫《货殖列传》?货物是如何增值的。大家知道,史记本来是给谁著书立传?王侯将相。而《货殖列传》呢,为谁著书立传?大商人。而其中出了一个著名的大商人,陶朱公范蠡。范蠡何许人也?春秋末期的楚国人,后来呢,他在哪儿扬名立万?到越国扬名立万,帮助越王勾践奋发图强,报仇雪恨,灭了吴国。而后来呢,他发现越王勾践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但很难共享荣华富贵。所以他辞官不就,跑到当时齐国,今天山东境内,一个叫定陶的地方做起买卖了,因为他自称朱公,所以被称之为陶朱公范蠡。那么,看看陶朱公范蠡是如何发财致富的?他遵循了他老师计然提出的一些计策,比如他坚持“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什么意思?天气大旱的时候应该买进船,天发大水的时候呢,应该买进陆地上走的车。为什么?因为这时候车不值钱了。用今天的话讲,什么意思?低位吸货。如果把这段话说得更完整一点,他坚持“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当一个商品价格很贵的时候,就像抛弃粪土一样赶快把它卖掉;当一个商品价格很便宜的时候,就像取得珍珠、宝石一样的把它买进来。用今天的话来讲,高位出货,低位吸货。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炒股、买房、炒楼、做买卖,关注各种资源,不就这点玩意儿嘛。他强调“无息币”,不要让钱停下来,要加快资金的流转速度。没有“无息币”就没有现代银行,没有“无息币”就不需要会计核算,没有“无息币”就没有今天的投资行为。他强调“务完物”,一定要保证产品质量到位,这是质量管理的精髓。所以,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之后,范蠡说的这些哪一条过时了呢?

第四块管理智慧来源,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比如,《三国演义》里面有多少思想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开展竞争,《三国演义》里面有多少思想可以帮助管理者提升领导力。甚至《红楼梦》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管理智慧,比如王熙凤是如何把一个大家族给治理好的,用的不就是法家的思想嘛,把法家的思想用来治理一个家族,依然治理的井井有条。

 

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领域的应用

那有人马上问这样的问题,既然传统管理思想有价值,如何用到管理领域呢?我们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思想,提出了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框架,试图做到一个体系上和语言范式上的对接。

“修”指的是“修身”,西方现代管理一说管理的时候,往往说的是如何管别人,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呢,一说到管理的时候,首先说的是如何管好自己。所以,我们把这一块称之为“修己”——对自我的管理。而恰恰是这块内容弥补了西方现代管理学的不足,这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

而“齐”呢,古代关注的是“齐家”,小到家庭大到一个家族。在古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家,而现代社会呢,除了家这个社会单位之外,还有组织,比如商学院关注的企业。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齐家”的很多手段用来管好你的员工队伍,用来建设好你的团队,我们称之为安人,这对应的是现代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等课程。

而“治”呢,关注的是“治国”,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国说的是诸侯国,假设你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你关注什么?我相信你一定关注两点:第一点,如何攫取更多的土地;第二点,如何让更多的老百姓归顺你,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极其频繁。而攫取更多的土地像不像今天企业攫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一样。让更多的老百姓归顺你呢?像不像今天让更多的顾客来购买你的产品,使用你的服务一样,所以,我们把这一块称之为“谋攻”,关注的利益相关者是竞争对手、顾客,对应的现代管理学,比如战略管理,比如企业竞争,比如市场营销。

而“平”呢,古代关注的是“平天下”,当然当时平的是周天下,而今天的“平天下”呢,关注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话题。我相信经历了汶川地震之后,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有了更多的感悟,所以,“平天下”关注的是如何跟各种利益相关者和谐互动,对应的是社会责任建设的问题。

“修、齐、治、平”的背后构筑了一个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框架,“修己”、“安人”、“谋攻”,“平天下”——我们称之为“定邦”,关注社会责任。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要运用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我们完全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打造我们的人文底蕴,提升我们的管理境界!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