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志宏:以专业精神应对疫情,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来源:宣传信息事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2-12

本文收录在《逆势突围——突发疫情下56位管理学家建言》(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猪年末鼠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令正准备欢度新春的国人陷入恐慌。新冠病毒传播特点未知、春节假期人员大规模流动、现代通信技术条件下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这次疫情应对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大灾大难,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疫情当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专业精神应对疫情,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三个方面尤为关键。

第一,充分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充分的信息沟通与信息共享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础,是凝聚共识、增强国民应对疫情信心的保障,也是一次加强国民教育、提升国民素养和认知水平的机会。

第二,充分的赋能。疫情短时间的爆发给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带来极大挑战,如何有效应对?既需要统一指挥协调,又需要群策群力,发挥社会各有机体的积极性。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在各个领域成长起大批高效率的企业、有一定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国民的社会服务意识也有很大提高,很多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活跃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这些积极的力量应当通过有组织的体系充分发挥其作用。

第三,重建信任、体现关爱,构建有温度的政府治理体系。疫情是对社会信任的极大挑战,疫情防控既要管控,又要体现人文关怀。疫情当前,大批被感染的病人及其家人、在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在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安检人员、公职人员需要社会的关爱,外地返城人员、城市租住人员也需要社会的关爱。病毒无情人有情,疫情终会过去,有人文关怀的防控措施将有助于构建有温度的政府治理体系,重建社会的信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世界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大大增强,各种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组织和社会,唯有不断学习反思、不断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不断进步。面对快速变化、日益复杂的环境,个体的知识和认知都有局限,旧有的观念、体系和方法都受到挑战,企业、社会组织、政府都需要更新理念,唯有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才能提升治理能力,建立现代化的治理体系。

工业化时代建立的垂直僵化的企业管控系统已经难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只有迅速响应、快速迭代、不断创新的韧性组织才能适应。

同样道理,政府治理体系也需要学习和借鉴企业组织的生存法则:激发个人的创新动力,保持社会有机体的活力;激发组织的创造性,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构建公开透明的信息渠道,保持言路畅通,保障快速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允许批评、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存在;尊重知识,将政府决策建立在科学和专业的基础上;尊重生命,以人民利益为重,建立服务型而非管控型的政府治理体系。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