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中小企业依托“专精特新”发展发挥产业链补链强链作用

发布时间:2023-10-20

主要观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保证产业链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支撑,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承担强链、补链的关键作用。中小企业如何实现“专精特新”发展,又如何依托“专精特新”发展发挥产业链补链强链作用?近期,商学院赵晶教授团队发表的《中小企业如何依托“专精特新”发展实现产业链补链强链——基于数码大方的纵向案例研究》,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码大方深耕工业软件的实践案例为线索,深度剖析了中小企业聚焦产业关键环节实现“专精特新”路径的三个阶段:专业化深入实现卡位补链、精细化集成实现耦合固链、生态化协作实现联动强链。具体地,数码大方首先通过专业化深入在核心技术和产品中取得突破,依靠资源要素协同和通用型配套填补产业链短板;在此基础上,通过精细化集成进一步将自身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做精做细,通过协同需求主体和定制化配套巩固产业链稳定性;最后依托生态化协作促进自身技术及产品跨越组织边界在产业生态中流动共享,通过创新能力协同和前瞻性配套发挥强化产业链作用。

该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与应用性,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等领域中小企业如何实现“专精特新”发展具有鲜明的参考价值:不同阶段中,中小企业的“专精特新”发展行为、产业链协同配套过程和补链强链结果之间并不相互脱节,可形成“中小企业行为—协同配套过程—补链强链结果”的逻辑链路。依托不同重心的“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企业得以与多类产业链主体互动协同,为产业链提供具备不同配套特征的产品,最终达成不同的补链强链结果。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7期,原标题为《中小企业如何依托“专精特新”发展实现产业链补链强链——基于数码大方的纵向案例研究》。

作者简介:

赵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联合会袁宝华企业管理大讲堂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教育部企业案例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中小企业优秀学术成果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以做出扎根中国大地的高质量管理研究为己任,赵晶带领其研究团队深耕企业创新领域,持续深入对制造业企业进行调研和追踪,研究团队的调研足迹遍布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能源、中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河北钢铁、沈阳机床等众多企业。在企业自主创新、产业链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等研究领域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40余篇,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在学界、业界和政策部门均广受认可的研究成果,充分践行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文章写到祖国大地上的号召。有些成果获得了教育部霍英东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奖、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论文奖、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管理世界》优秀论文奖等奖励。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