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科建设与科研办公室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0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是一种心理本能,这其中就包含人们长久以来对于蓝天和优质空气的渴望。然而工业革命的进展虽然提升了全球经济,却也在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碳排放和环境破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最新报告,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90%的人口生活在不达标的空气质量中。
空气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变量,对于社会经济和个体行为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系丁瑛副教授及其合作者的最新论文“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Operations Management: Impact of Air Quality on Product Demand”系统探讨了空气质量对于产品需求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目前已被管理学国际顶级期刊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正式接收并在线刊载。在零售数据方面,文章基于京东2013-2015年间20个产品品类共计212个产品的销售评价数据,涵盖来自全国31个省份161个城市的消费者,总样本为1,324,739条真实记录。数据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后,空气质量的下降会显著提升蓝色产品的销量,这一效应主要由影响能见度的PM2.5、PM10等空气质量指标驱动,而不影响能见度的其他空气质量指标比如CO,SO2,NO2等则不会影响蓝色产品的销量。
在实证实验部分,丁瑛副教授及其合作者通过一个实地试验、两个实验室实验验证了空气质量对于产品销量影响的因果关系、中介机制及其边界效应。具体而言,文章发现空气质量的降低会影响消费者的感知能见度,进而激发消费者对于蓝天的渴望,从而提高蓝色产品的偏好。这一效应受到消费者自身对于空气污染的经验调节,即对于缺乏空气污染经验的消费者而言,空气质量对产品销量的影响会被削弱。此外,文章还利用附加实验和跨文化样本数据再一次佐证了空气污染作为一种异常天气状态会显著提升个体对于蓝天的渴望,而阴天、雨天等虽然也会影响能见度但由于这些都是正常的天气状态,个体不会激发强烈的蓝天需求和行为变化。
这篇文章结合零售数据和实证实验的方法,检验了空气质量对产品销量的影响,并对这一效应机制的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稳健性进行了保障,其结论将为企业运营管理、产品设计和营销战略提供积极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