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IMS比赛感言

来源:实验室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3-10-23

在经过了十多天的鏖战后,我们小组的商业模拟比赛最终以失败告终,虽然说小组第三名离晋级只有一步之遥,这样的结果让我们不禁有一些挫败感,但是比赛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要获得最后的大奖,更重要的反而应该是其中我们所获得的一些经验和感触。正如同我们小组的名字一样“THE SIMS”,它的意思就是模拟人生。我们最初参加这个比赛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这个系统模拟我们未来的人生,模拟出我们的未来。通过这个比赛找出我们的差距以及培养出一种商业的思维模式。达到了这个目的那么我们的参赛的目标也就实现了大半。比赛的成绩并不十分重要,重在参与一直我们的宗旨,但是这个也没有意味着我们不重视这个比赛,对于比赛中的每一个决策我们都会很认真细心的商讨,在接受了各个成员的想法之后,汇总成为一个总体的思路。在这个听取意见汇总成为最后的决策的过程中,我们也培养了如何去最有效的听取他人意见,相互协商,抓住事物的最本质的矛盾的能力。

因而总体上来说我们从这个比赛中还是得到了大量的经验的。我们很感谢Cemis和商学院能够合作提供给我们这些还在学校中学习的学生们一个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和现实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早的接触到社会,虽然说这个系统和现实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对于一直只是学习着完全抽象知识而不知如何将他们运用起来的我们,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的机会。在经历了这么多的兴奋、挫折、失败之后,我们回想整个比赛,真的是有喜有泪,有欢笑有难过,让我们短暂的4年大学生活又增加了一份新的色彩,一份美好的回忆……


一:兴奋篇

“Hey,渣渣,你看到了么你看到了么?那个商业模拟大赛又开始了,是第二届的哦~~大一的时候我想去来着的,没来得及报名……怎么样,要不要一起去的说咩?”这个就是THE SIMS的队长巩珊珊在第一天发现了这个比赛之后极其兴奋的扯着一个组员赵玉丹说的原话,那表情之丰富,让作为队长本人的我一直觉得……哎……我怎么就不能更淡定点的嗯。“哎,某渣,淡定淡定,我表示可以去的说,可是找谁跟我们一起去咩?对了,就我们班的好男子同学吧,这个人很学术的哦~”“嗯嗯,就这么定了,我热血沸腾了的呢!”(一边是队长在兴奋的叽叽喳喳,一边是倍感让这个疯疯癫癫的队长丢光了脸的某队员在暗自腹诽“画圈圈画圈圈,你丫敢更淡定点不……”)就这样,THE SIMS就华丽丽的诞生了:队长巩珊珊,整天都在笑,整个一没长大的娃;队员1号赵玉丹,时而热血时而装忧郁,每天都跟巩同学讨论的面红耳赤,两者颇有一种不把对方的不正确的地方驳倒就绝不干休的意思;队员2号郝子南,整天由于深沉的学术男,每次讨论都会眉头深锁,努力思考,有的时候作为队长的我都会觉得这个男人是不是在心理纠结,“这两个女人能稍微矜持点不,用得着吵的这么欢么,哎……”于是就在这种奇妙但又会很融洽的氛围中,我们的比赛生活开始了。

还记得当时第一个练习回合,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对于这个系统可能会有什么反应都不知道,于是就由作为队长的我以一敌二,将我的决策贯彻实施,他们两个则被我说的很无语,完全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上,后来结束后,赵玉丹就跟我反映说不能太过于独断,也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当时出我们意料的是,我们第一个回合的表现是异常的好,位于小组第一,一时间让我们都震撼了,“难道我们都是天才?”我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但是第二个练习回合就用它的结果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人的运气永远不能代表实力,而商战中,短短的一个回合并不能代表什么,要真正的赢得最后的战争,就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不能被眼前的一点成功而迷住了双眼。第三的成绩让我们很郁闷,但是也有了对后面正式回合的期待。

第三个练习回合是我们用来熟悉整个系统的反应情况的,包括发股息有什么作用,以及其他的一些操作的作用,虽然我们都是经济学院的学生,但是对于商业操作来说,我们也算是一个门外汉,我们要通过干中学来增强我们的知识,补充我们的学识的容量,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对于商业操作也渐渐开始有了我们自己的一些看法,就这一点,在比赛之后我们都为了自己的成长而兴奋不已。

好不容易盼到了正式的比赛环节,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我们们,用在练习回合中得到的数据开始模拟这个系统的运作过程,想要用一种线性回归的方法将这个系统的运算模拟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模拟市场的行为,做出相应的预测,这个方法在经济学的学习中经常使用 ,但是当用在了一个商业比赛中,我们发现真实的运作还是与理论的纸上谈兵有一定的差别的。对于同样的一个空间上的市场,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无论是他们的特征偏好,还是对于价格的需求弹性,都是在不停变化的,这些只有被精确预测才能够得到最优的结果预测,但是商业与经济模型最大的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是由很多的对手构成的,就像这个比赛中每个组是由十个小组构成的,这些小组之间的决策又会对于别的小组的决策的有效性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别的小组的决策确实我们永远预测不到的,虽然我们试图用过博弈论的方式来进行考虑,但是效果还是不甚理想。

但是第一、二回合还是让我们误打误撞的取得了表面上来看很好的一个排名,这点着实让我们兴奋不已,但是万万没有料到这个貌似很好的结果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二:荆棘篇

说这部分是荆棘,其意指的是我们在第一回合和第二回合保持领先的地位被刷下来了,并且其后波折不断,可说是整个比赛之中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了,相信在这5天我们自学的知识并不比在正儿八经的会计课、西方经济学原理课要少,并且完全不比期末泡图书馆复习那股奋斗劲儿少。说到这里,我们也感到深深的遗憾,因为我们认为当时并没有竭尽全力,尤其是在财务和广告的部分,以前都没有太大的关注,直到比赛快要结束了我们才恍然大悟。相信所有组对整个系统的了解都是随着比赛进程的推进增加,只是感觉投入不够,也有可能是运气不好,对一些关键的问题醒悟的比较晚。我们团队的情况属于1家走低价格路线导致其他组大量切断生产,这一家最后成为了我们团队的第一名成功晋级了,我们也了解了其他团队的情况,相对我们团队的情况来说更恶劣也有,有单个公司的一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占到90%的情况,而我们组最高的情况也就是这个组在亚洲25%左右的市场份额,由此说明我们团队的其他组也一直没有放弃,在努力地与第一名竞争。最终晋级的第二名可谓是黑马,这更让我们组赛后心情有些低落。回顾这个过程,我有很多话想说:

首先是投资建厂的问题,在第一回合的时候,我们组第一名在亚洲建了10个厂,到第三回合的时候,他已经具有最强的生产能力,这个时候我有些慌,于是我们又急忙建了7个厂,到第五回合的时候我们有了12个厂,但是事后证明这个决策做的相当的失败,因为在后面的几个回合中,折旧成为了拖利润的最大因素,而利润关系到累计股东回报率,最终我们比第二名差了2个百分点遗憾地与决赛说拜拜了。在建厂数目的问题上我们的确相当的欠考虑,在对方已经占得先机的情况下,强行与其拼能拼成功的条件是模拟经营的时间至少再多2回合,而且出线的第二名总共建了15个厂,其折旧基本一直是最低的,他一直走的是高价、避免切断生产的路线,最终他的利润比已经是以最低成本生产技术4的我们组还要高20万左右,这很大一部分是折旧造成的。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在每一次做出决策的时候应当考虑的更为长远,这个教训我们会一直铭记。

再次要说一说物流的问题,物流主要考虑的是生产地和销售地的关税、运输费造成的成本差异问题,如何分配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权衡各个销售地区的得失以及做出是否在某一市场放弃某产品的决策。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物流能够发挥作用,其根本在于对市场需求的预测要准确。然而在正式开始比赛的前几回合,我们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切断生产,有一次的切断生产竟达到了85%,这是因为我们错误了估计了技术4的全球市场,将外包和自己的厂的大部分都用来生产技术4,在市场需求比我们的预计低,同时由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低价策略以及外包优先规则,我们出现了这样高的切断生产。其实,到第七回合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市场需求对物流的巨大影响,因为市场很有可能偏离我们原来的预计,导致物流顺序定错,成本徒增。在这个时候我们竭尽所能地想挽回这一损失,之前我们都不怎么关注每回合后技术1,2,3,4的市场份额在各个地区的变动,到第七回合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那个饼图的作用,而且人往往在穷途末路的时候灵光乍现,我们最后使用矩阵来清晰地表示了各个地区各个产品的真实成本,这使得我们最后一次的决策做的非常成功。然而即使如此,也没有挽回我们最后失败的结果,不可不说是一大遗憾。之前几个回合在物流方面我们基本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在走,而且缺乏对其他组的关注,没有深入问询他们为什么如此定价,为什么在这个地区销售这个产品,这种自负的心理也是导致我们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在第一二回合尝到的甜头让我们有些飘飘然了。在物流方面的决策失败使得我们将会更加谨慎地关注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有的时候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相信以后我们会走的更远。

还有转移定价,我们一直觉得这个转移定价不会对整个商业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直到最后我们才发现,作为转移定价它在国际商务中对于利润量的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转移定价最直接的影响到了各个国家的销售成本以及生产国的销售收入,而且在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各个国家在关税、运输成本、企业税以及汇率方面的不同政策,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利用这些优势,产生更多的利润。之前在国际贸易的课堂上我们学过各个国家的贸易政策,他们的关税政策,但是对于他们的具体影响却没有一个较为实际的理解。通过了这个转移定价的制定,我们充分理解到,对于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是可以通过位于各国的子公司的利润的转移和成本的改变来进行转移,从而进行一定的规避,而这个就是我们之所以要在商业中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贸易政策的原因。在现在的国际贸易日渐扩大的趋势情况之下,对于各国间贸易政策的比较和利用在企业的经营中渐渐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适当的规避措施和适当的定价方法都逐渐成为一个跨国企业所比不可少的知识技能。

还有一个细节方面的因素值得一提,那就是财务和广告。财务方面主要是控制现金流控制贷款融资和权益融资,对现金流的控制基本遵循通过内部贷款转移现金到现金利息高的地区,对贷款融资的权益融资则更需小心谨慎,其实在整个比赛下来,我们发现其实贷款造成的利息在财务费用里的体现相对于利润来说其实是九牛一毛,当初没有采用放心大胆地使用贷款进行先期投资,然后在后期逐步偿还贷款的策略也是令人追悔。权益融资因为关系到最后比赛名次判别的指标,大部分组都没有对其进行过分的改动,在整个过程中属于一个若有若无的角色,但是我觉得既然模拟系统设置了这么一个因素必有其存在的原因,只是我们大部分参赛者都没有在这里下手,可能是因为知识的不足以及发股息对累计股东回报率的影响太不显著导致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增加利润上。发放股息非常占用现金流,至少在我们组是这样,希望模拟系统的设计者能够对这个方面有所改进,不然这个发放股息就会略显鸡肋。

在广告方面,系统模拟的结果和最初给的背景有比较大的出入,背景中提出美国偏好消费低价产品,而亚洲偏向多特征,而事实是我们在分析每回合市场报告时发现正好相反,美国对广告有特殊偏好而亚洲偏向低价,其价格弹性是三个市场中最高的,其中尤其以技术1为典型,亚洲队技术1的偏好基本从回合1一直持续到了回合8,这完全不符合最开始给的整体背景PDF的描述。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比赛设计者故意设计的,让我们这些参赛者自己去探究事实。看来设计者很有可能对博弈有所研究呢(^_^开个玩笑)。由于我们组基本没关注各个对手的财务报表中的广告部分,导致后来定价比我们高的组需求量比我们高时我们还云里雾里的,在这里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组三个人真是相当的后知后觉- -,又是一回等到比赛快结束了我们才进行战略大转移,不过这次算是长见识了,以后人生路上应该能少走弯路。

再来说说定价,之前一直没有注意的Green一直都是在以定价的策略进行销售,我们开始的时候一直在嘲笑他为什么有钱不会赚,把大把的利润都让给了我们而自己在完全做一种自损的活动,后来,我才发现,他实际上不是在子损,而是在自损的基础上,带动大家一起受损,他们利用低价战略在大规模的占领市场,使得自己的销售量可以提升,但是随着销售量的提升,他们也就积累了大量的学习效应,让他们的成本得以迅速下降,以至于在第三回合的时候,他们的成本已经基本上降低到了市场的最低值的水平,这点是我们望尘莫及的。虽然之前我们积攒了很多的利润,但是由于他后来的成本的大幅度的下降,导致之后他可以在很低的价格销售但是依旧可以获得大量的利润,而作为没有很多的学习曲线积累的我们只能选择苦苦追逐他们之前的脚步,很难能够获得可以与他们相匹敌的利润量,而这个比赛系统最主要拼的就是利润量的大小,这样高的成本又无法在一个对于低价格相当敏感的市场中取得优势,我们虽然得到了短期的利润,但是还是丧失了长期的利润,这个决策的失误的原因主要是在于我们太过于注重我们的眼前利益,而没有联系到后期的优势,所以在以后可能参与的商战中,我们一定要注重长期利益,不能过于贪图短期的小额利润而放弃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优势。同时对于市场的分析,一定要抓住一个市场最主要的特征,手机市场,从这个系统的模拟的角度上来看最重要的是对于价格的敏感性,也就是对于市场的影响最大的实际上是手机的价格,而不是特征。而且要在抓住了这样的市场特征之后要做出最适应这个市场需求的决策,才能保证在商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个比赛之后,我们充分领会到商业是对于需求者的商业,只有保证了需求者的需求可以达到最好的满足,我们才能够成功经营下去。


三:总结篇

作为经济学院大三的学生,参加此次商业模拟比赛的目的是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组织、合作精神,并最大程度将学过的经济学有关的知识应用到此次比赛中。虽然只有短短8天,但我们仍然积累了大量商业实践经验,这对今后的工作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本次比赛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对大量繁琐数据的分析,作为非专业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比赛,在初始阶段我们的确经验不足,压力很大。为了克服障碍,我们花费自己的业余时间齐心协力不断学习、讨论、研究,从每一次的结果中分析原因,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经过不断地摸索,我们对系统更加熟练,决策制定的也更加合理。技术层面上,参加此次比赛一个很大的收获是认识到了准确估计市场需求和合理定价的重要性。由于市场产量扩张速度大于市场需求增长速度,使得对于每家企业来说相对需求量都降低,如何在保证市场份额的前提下不过分压低价格是各队竞争的关键。在这一竞争之中,我们看到了初期技术研发和广告投入对后期的影响。

总结来说,参加这次比赛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们的商业兴趣,也让我们明白了自己离顶尖管理者还有很大差距。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相信未来的某一天,在真正的商业领域,我们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