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院办公室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06
以下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学科发展史编写项目主笔人李晓光老师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七十周年院庆纪念活动上的主题发言:
各位老师,同学,校友们,上午好!
在人大商学院70年院庆之际,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工商管理学科70年的发展历程。
在座的绝大部分都是商学院的校友,在不同的领域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角色,我们都曾经是商学院的学生,在70年的时间段当中,在不同时间段度过了大学生活,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我想通过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历史在的介绍,把我们大家不同时期的印记串起来。
首先,说到工商管理学科,不能忘记人大的背景。让我们一起通过几张照片回顾一下。中国人民大学组建命名距今是70年,但历史可追溯到1937年陕北公学,所以2017年是人大80年校庆。1950年10月3日人民大学组建命名,刘少奇参加了大会并发言。当时校址在张自忠路3号,以前叫铁狮子胡同1号。这个院子曾经是清王朝在陆军、海军总部所在地,后来是段祺瑞政府的所在地。当然也是刻骨铭心的3.18惨案所在地,鲁迅先生写了一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就发生在这里。
现在人大的主校区在西郊。让我们来看看校区的一些景点。从东门进来往右拐有一片竹林,竹林旁的雕塑是第一任校长吴玉章先生。
往前走到了汇贤府中区食堂,旁边的雕塑是第二任校长成仿吾校长,他也是陕北公学的校长。
可能很多同学不知道,人民大学曾经停办了一段时间,1970年停办,直至1978年复校。
这张照片是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与人民大学老校长袁宝华校长正在交流,交流内容不得而知,但揣测一下,小平同志对袁校长说,人民大学一定要办,要办就要办成世界一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每一代领导人都对人民大学给予了厚爱,2002年4月28日,在五四青年节前夕,江泽民总书记到人民大学来考察。我记忆犹新,当时江泽民同志在与人民大学教职工座谈会中说,要把人民大学建成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这与小平同志说的要办就办成世界一流大学是相呼应的。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于2010年在教师节前夕,9月9日来到人民大学,向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第五代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6月20日,在即将担任总书记的前夕,来到人民大学调研。
虽然一切都在变,但是人民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没有变。
为什么要回顾人民大学的历史,因为人大工商管理学科和人民大学是同时建立的。1950年10月3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人民大学正式成立。当时人民大学组建了八个系。其中,工厂管理系、贸易系、薄记核算和财政信贷教研室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前身,将之定位为新中国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何以证明呢?让我们看近期国内外的评价。
关于国内评价。在2006-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工商管理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一级学科评估当中,工商管理学科名列全国第三;2012年第三轮评估当中,名列全国第一,2017年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A+级(最高等级);2017年,工商管理学科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关于国际评价。2010年、2013年商学院分别通过了EQUIS和AACSB认证,成为中国内地首批获得两大全球管理教育认证机构认证的商学院之一。截至目前,我们的MBA、EMBA和高层管理教育(EE)项目均进入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排名50强,分列第39位、43位和11位。上述国内外评价足以证明了与我们所说的奠基者、开拓者辉煌地位是相称的。
再简要说明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大概分成三个阶段:1950-1978年创立探索发展时期;1978-2001年创建开拓发展时期;新世纪2001-2020年全面创新发展时期。
这里通过几张照片解读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这张是吴玉章校长与工经系主任徐伟立看望实习的同学(1950-1978年)。
在1978-2000年阶段,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图片是参与了宝钢现代化管理丛书编写工作的老师们的合影,有袁宝华校长,李占祥、徐昶和解培才老师等等都在其中。
二十世纪90年代工商管理学科最具特色的是MBA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对标世界主流大学的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在人才培养理念、目标和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索,在MB项目发展和创新方面尤为突出。1983年中国人民大学与麦吉尔大学四所大学合作开发了MBA课程;1990年试办了中国本土MBA项目;1991年成为中国首批开办MBA教育的九所高校之一;1998年首开中国EMBA教育先河,与美国布法罗大学合办了EMBA项目。
新世纪2001-2020年全面创新发展时期,工商管理学科发展迅速。第一个十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命名组建成立,完成了工商管理学科的整合和优化;第二个十年,有两点非常突出,一是工商管理学科聚焦于教学与科研。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保持学科全国领先地位,工商管理学科开始转向学术研究,这是世界一流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十年来,工商管理学科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承担了许多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与此同时,工商管理学科创办了第一本面向海外发行的工商管理英文学术期刊。上述这些做法和努力,加强了工商管理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保持了学科的国内领先地位。
二是工商管理学科聚焦于兼顾本土化和国际化。人大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具有扎根于中国管理实践的历史传统,从早期的从大庆模式、鞍钢模式的总结,到改革开放后1980年代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现代化管理模式课题研究,1990年代的云南玉溪卷烟厂管理改革课题,以及华为基本法起草课题。在座就有华为基本法起草者黄卫伟老师、杨杜老师。上述课题成果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2011年,管理案例与教学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主要目标是建立工商管理学科本土创新的案例成果库,从组织制度层面上进一步强化了扎根中国管理实践的传统。截止到2020年,商学院与世界各国地区80所大学建立了学生互换和学术交流等合作项目,商学院高层管里教育(EE)项目以其独树一帜的教学理念,以及高质量的课程创新体系,打造了EE项目的品牌和社会声誉。这一时期,为了加强学科建设,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其中,强化本土化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和质性研究论坛持续举办了14年。
通过上述工商管理学科简要回顾,可以总结出人大工商管理学科的特色,大概有四点,一是创建了中国本土原创学科和学术体系。很多老教授自成一家,如李占祥老师、在座的邓荣霖老师;二是坚持将本土管理实践和国际最佳实践相结合;三是发挥智库作用,为国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献计献策;最后是服务于各类组织和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
最后谈谈工商管理学科的贡献,主要聚焦三方面,一基于本土化的教材建设和学术研究;二是培养了多样化的人才;三是服务于社会和组织。
由于时间有限,工商管理学科简史就分享到这里。希望老师、同学、校友们,能够提供更多的与学科相关的图片、文字、故事,进一步丰富工商管理学科的内容。谢谢大家!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