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务办公室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6-15
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学科建设需要,应对新时期会计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拟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学界和业界资源,在本科项目中增设会计学(智能会计方向)。
2020年6月14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通过线上平台组织召开“开设会计学(智能会计方向)专家论证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向前、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商学院副院长刘晓梅主持会议。
毛基业院长首先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感谢。他指出,在当前数字化转型趋势下,人大商学院将“数字化转型与组织重构”作为未来发展战略,此次会计系增设的智能会计方向作为学院推出的重点创新项目,将对学院数字化战略、教学科研创新起到重要推动和示范作用。他强调,智能会计专业方向在未来建设过程中,应该开拓思路,充分整合内外部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开放式创新;在专业改革过程中注重项目融合,做到先有后优,积累经验,持续改进。
随后,商学院会计系系主任张敏教授从专业开设原因、人才需求情况、升学与就业、教师和课程、教学条件、培养方案设置等方面对增设智能会计方向进行了汇报。他表示,人大会计学科作为中国会计学教育的重要阵地,需积极承担转型的责任,智能会计是未来会计行业重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开设智能会计方向顺应了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会计系将通过整合资源、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统一编写教材等举措,努力将这一方向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本科会计专业。
专家组成员在听取商学院的情况汇报后,结合相关论证材料,对智能会计方向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具备鲜明的办学特色和重要的示范价值,财务会计教学和研究一直处于国内的旗舰地位,此次增设智能会计方向符合人才培养需要和会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人大教务处李向前副处长就学校政策和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提出了优化建议;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王彦超教授认为,智能会计方向应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基于会计学之“本”对课程体系进行梳理;西南财大会计学院副院长唐雪松教授表示,注重基础课程的培养,充分发挥传统与新型学科融合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浙江大学会计系主任陈俊教授表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明确课程建设规划,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王化成教授认为,智能会计方向符合国家人才战略需要和发展方向,具有充分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徐经长教授指出,加快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与会计学的深度融合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充分发挥学院现有师资优势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加强跨院系的合作丰富教学资源。
最后,张敏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进行总结发言,再次对专家组的肯定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未来,会计系将结合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方案,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刘晓梅副院长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指出,增设会计学(智能会计方向)是我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几年,在学院发展战略指引下,本科项目也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路:2017年,为迎合时代发展需要,将管理科学专业调整为管理科学(商业数据分析方向);自2018年开始,陆续开发若干与数据思维培养相关的个性化培养计划,初步摸索出从个性化培养计划到专业方向再到实验班建设,最终实现培养体系重构的人才培养新路径。此次专业论证会效果超出预期,专家们的建议非常有价值,希望这一项目能够办好,为学院下一步的本科专业改革积累经验。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