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PAcc项目中心 发布时间:2016-12-08
2016年12月3日,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PAcc项目中心合作的“实务讲堂之税务专题系列”第三次讲座举行。北京鹏祖税务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朱鹏祖先生以“避税与反避税的思考”为主题进行了一场理论结合实务的精彩讲演。
朱鹏祖
朱鹏祖先生曾为多家知名企业提供税务咨询和筹划,担任大型企业集团的税务顾问,独立从事税务咨询与筹划业务十年,拥有丰富的理论与实务经验。
朱鹏祖先生首先谈及对“避税与反避税”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的前提——在产权清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才有税收的概念;从公共开支的角度,理解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从“税依从无”的角度进行税收判断。他强调,只有在明晰前提之后再去谈“避税与反避税”才是有意义的。
朱鹏祖先生引入实务中的真实案例阐述了税收筹划的现实意义,即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流程、交易等方面的再造,最终达到合理的降低企业税负的效果。同时,他纠正了传统观念中对避税概念的理解,“避税应该是企业单位通过合规、合法、合理的替代方法达到降低税收负担的手段。”
在谈及避税时,他强调了税法遵从的意义,并分别从税务局和纳税人角度对“遵从”进行了剖析,即双方都应当遵循现有的税务程序和体系。
随后,朱鹏祖先生引出反避税的概念,即针对企业实施的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税收安排,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在谈及避税与反避税的关系时,他将二者的关系归为一对永恒的矛盾,税务机关与企业的争议也由此产生。他谈到,具体来说,避税与反避税的差异主要集中在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界定与选择,可以形象地比作“脚”与“鞋”,理论上每一只脚都应该有与之对应的鞋,然而事实上是存在空隙的,这便为税收筹划留下了空间。
演讲中,朱鹏祖先生多次提及国内与欧美国家在税收法规、税收政策和界定范围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们对避税及反避税的认识更加全面,同时也使大家更理性地理解现行的税收政策。最后,朱鹏祖先生对学生们的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使学生对税收筹划的实务操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对现行的税收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