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管理案例与教学创新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7-07-10
在政府职能转型、产业转型、供给侧改革等多项重大社会变革中,崛起一股新的社会力量,那就是社会企业。尽管中国国内对社会企业概念尚无准确定义,但从2008年起,国内已成长出大量创新型社会企业,他们始终致力于解决过去一直存在的政府和市场双失灵领域的社会问题,满足原来商业资本不愿意关注的边缘市场、底层需求。他们用企业家精神,在公益领域进行变革和创新,用可持续的运营方式,促进社会公平,缩小阶层差距,维护社会和环境本身的可持续性。
作为“最受尊重和最懂中国管理的商学院”,社会责任感驱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须用自身在学术上的优势和最大热情,投身对社会企业的关注和服务奉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也借此成为国内第一家将社会企业研究纳入学院发展策略和学院社会责任的商学院。2017年,人大商学院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与微型金融研究中心(简称“人大尤努斯中心”),举起商科院校专业研究和服务社会企业的大旗;在人力上,十余位跨学院所有专业领域的老师自愿组成社会企业创新案例团队,以社会企业为对象,从专业角度对社会企业进行梳理和提炼,推广经验,呼吁制度的变革,同时,以学院的专业力量编著社会创新案例教材并推动形成人大中国社会科学案例中心的社会企业案例库,为大学社会创新创业、社会责任课程提供鲜活的教学案例。
案例团队赴分享收获进行调研
案例团队赴佰特青少年财商教育进行调研
从去年冬季开始,到今年夏季,商学院社会企业创新案例团队走访了人大尤努斯中心伙伴平台上十二家国内不同运营方式的社会企业,每次调研都实现了与企业创始人进行面对面访谈和交流,同时还与管理团队、重要部门负责人、企业客户、资深员工进行了深入对话。案例团队的访谈和探讨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这些社会企业的社会属性,辨析各个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属于政府与市场双失灵领域的社会问题;2、辨析和提炼这些社会企业的创新模式,总结梳理其创业和运营、人力、战略等领域的特点;3、观察、辨别其社会目标坚守的制度、条件背景,发现其与维持财务和组织可持续性间的一致性和冲突性;4、围绕企业价值观和使命的生态圈的建设和引领等。
案例团队赴零分贝责任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截至目前,案例团队第一轮访谈调研已经结束,案例进入初稿写作模式,并即将举办案例中期调研成果汇报。包括分享收获、佰特教育、零分贝、老爸测评、乐朗乐读、喜憨儿等在内地的十几家企业,均是从人大尤努斯中心社会企业联络和服务平台上百家社会企业伙伴中挑选。这些社会企业基本是已经实现盈亏平衡或持续运营3-5年的,且具备不同角度创新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们非常欢迎和认可商学院的调研活动,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主流群体能够用各自的专业力量,一起构建解决社会问题,创建更美好的社会、商业、投资、政策、研究和文化氛围。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