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易靖韬:内外形势变化要求高度重视品牌建设

发布时间:2025-05-11

5月9日,在“中国品牌日上海践行活动”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表示,内外部的形势变化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将品牌作为国家突围、企业突破的关键一招。

“品牌不仅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识,也是国家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综合表现。”易靖韬表示,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变成为摆在当下中国经济面前的一道重要现实问题。

易靖韬认为,在国际经贸斗争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和为人贴牌生产的代加工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将品牌作为国家突围、企业突破的关键一招”。

易靖韬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工商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实力、师资力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工作,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探索自主理论创新,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强化与企业交流与合作,系统研究和提炼总结了一整套关于品牌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及其运用模型,并将其命名为“中国人民大学品牌评价体系”。

“希望以此为基础,为包括企业、地区等在内的各类主体提供品牌资产的监测、诊断和提升的学理化理论体系和可操作的实践标准,并致力于建构一个从品牌建立、孵化、传播到评价的中国品牌管理全过程生态系统。”易靖韬说。

易靖韬表示,品牌是个性化表达,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当代青年追求个性、敢于创新,是品牌事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应将品牌事业与青年群体紧密结合,从多个方面汲取品牌成功经验中育人养分,推动“品牌故事”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将品牌转化为育人铸魂教材和实践天地;同时发挥青年创造力与表达力,通过举办品牌创新大赛、鼓励青年创业、选拔品牌青年大使等方式,引导青年成为品牌共创同盟军,为品牌强国事业注入活力。

据易靖韬介绍,2024年10月,为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中国人民大学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成立校级研究平台——品牌中国研究院。该研究院具有鲜明“人大特色”:底蕴深厚,依托团队深耕与组织整合将自发研究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学科发展动力;活力充沛,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学科优势及人工智能学科技术优势,实现政治引领、理论创新、人文关怀与技术运用交叉融合;面向未来,秉持开放态度,依托平台携手各方,共促中国品牌发展。


* 原文发表于新华网客户端,2025年5月11日。

人大商学院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商学院,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商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邮箱:media@rmbs.ruc.edu.cn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