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优势、内群体条件与互联网创业

来源:学科建设与科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11-23

互联网创业:不只看“朋友圈”优势

在互联网创业中,既涌现出依靠“朋友圈”优势成功的典型案例(如小米、阿里巴巴),也存在着拥有高质量的“朋友圈”却遭受失败的情况(如GG游戏平台)。同时,一些创业者在“朋友圈”并不高大上的情况下,却凭借与他们的默契配合实现了成功创业(如大疆科技)。

创业者的“朋友圈”优势体现了社会网络特性对其创业业绩所带来的影响。依托社会嵌入理论,学者们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良好的创业社会网络能够促进创业成功。但现有研究却难以解释:在同样拥有较强社会网络水平的情况下,小米、阿里巴巴与GG游戏平台的创业者为何产生大相径庭的创业业绩?在拥有较弱社会网络水平的情况下,大疆科技的创业者凭什么取得了成功?

内群体条件的引入:“理论黑箱”的打破

在对创业业绩的影响方面,与嵌入一定的社会关系相比,基于创业者与社会网络成员同质性的社会认同同样重要。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社会网络成员对创业者的认可与支持是创业者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前提。创业者与其社会网络成员的同质性程度,亦即内群体条件对其创业业绩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创业者与其他社会网络成员的相似性越高,就越具有内群体条件;反之,创业者在其社会网络中的内群体条件就越低。在互联网创业中,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得以极大地扩展,此时,其与社会网络成员在教育水平、创业经验、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相似性能够引起网络成员的共鸣,迅速提升网络成员对创业者的认同感,进而提升他们协助创业者开展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可见,现有研究存在着“理论黑箱”,即侧重关注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水平对创业业绩的影响,而忽视了创业者与社会网络成员之间的差异对创业业绩的影响,使得仅仅基于社会嵌入理论所得出的研究结论难以解释纷繁复杂的互联网创业实践。为打破上述“理论黑箱”,本研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与社会嵌入理论整合的视角,增加了创业者内群体条件这一变量,来研究创业者内群体条件和社会网络特性对创业业绩的共同影响。

“朋友圈”优势与“朋友圈”认同缺一不可

本研究基于相关互联网创业众筹网站,抓取了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17个创业项目及97541条创业者社会网络成员信息,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研究互联网创业活动中创业者的社会网络特性及其内群体条件对创业业绩的影响,以及创业者的内群体条件对社会网络特性与创业业绩影响关系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第一,创业者的社会网络特性可以帮助其获取相应的资源、建立创业团队、提升技术水平、完善销售渠道并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最终提升创业业绩;第二,创业者的内群体条件,即创业者与社会网络成员在教育水平和创业经验上的同质性能够提升创业业绩;第三,创业者的社会网络特性对其创业业绩的影响受其内群体条件的调节作用,内群体条件的提升能够增强创业者利用并嵌入其创业社会网络的能力,改善社会网络特性对创业业绩的影响。

“朋友圈”打造:高大上与门当户对并重

在互联网创业条件下,创业者的社会网络特性和内群体条件同时影响创业业绩表现,二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一方面,创业者应注重高质量“朋友圈”的打造:从人际交往的广度看,应多种形式地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并从教育水平、创业经验等维度对交往对象予以甄别;从人际交往的广度看,对于符合自己期望的交往对象,应积极与其开展多渠道、多路径的深度交流,并将其吸纳为长期、稳定的社会网络成员。

另一方面,创业者应充分认识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价值,做到与“朋友圈”的门当户对。创业者如果盲目追求社会网络水平,很容易造成自己被社会网络成员排斥的情形。有鉴于此,创业者既要在结交“朋友圈”时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心态,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缩小与社会网络成员的差距,更好地融入高质量的“朋友圈”。

 

 

《“朋友圈”优势、内群体条件与互联网创业——基于整合社会认同与嵌入理论的新视角》

刘刚、王泽宇、程熙鎔

《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8期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