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5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固定的,还是可塑的?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会如何影响他们的道德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老师冯志玉与其合作者在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上发表的论文“Implicit Morality Theories: Employees’ Beliefs About the Malleability of Moral Character Shape Their Workplace Behaviors”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人们对个人道德品质是固定的还是可塑的持不同观点(即implicit morality theories, 或者implicit morality belief;内隐道德理论)。持有固定道德观点的人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一成不变的(即fixed morality belief),而持有成长道德观点的人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可变化的和可塑造的(即growth morality belief)。通过三个研究(一个实验室实验,一个线上实验,一个多阶段多来源的问卷调研),该论文发现相比于持有固定道德观点的员工,持有成长道德观点的员工拥有更强的道德控制意识,从而在工作场所中会增加道德行为并减少不道德行为;该论文进一步发现当员工的道德认同比较低和团队伦理氛围比较弱时,成长道德观点对员工道德行为的间接正向作用和不道德行为的间接负向作用影响更强。
通过采用多研究和不同研究设计的研究范式,该论文较为创新地将内隐道德理论从社会心理学领域运用到组织行为学领域,并首次探讨内隐道德理论如何影响员工的道德和不道德行为及其内在机制。同时,该论文也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帮助员工树立起成长道德观念有助于激发他们的道德行为,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合乎道德的工作场所。
已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