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决策模拟挑战赛心得体会

来源:实验室 编辑:宣传信息事务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3-10-23

——Galaxy



心路历程

时间是奔跑的兔子,撞翻了静谧的流年。白驹过隙的日子,惊呼一瞥的回首。

短短的数十天,在这样一个比赛里,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太多。从数据的搜集整理,到战略的研究制定,到最后的反复修改,我们一起走过。那些日子不再有,但是那些感觉永远也不会消失。

初识大赛

那天在人大主页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比赛信息,我们三个顿时觉得这是把所学知识好好应用的好机会,所以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记得当时我们三个踌躇满志,觉得一定会有不俗的表现。我们从官方网站上下载了提供的决策资料,大家一起讨论研究。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们参加了测试的三个回合的决策。我们在这三次决策中,出现了不少失误,并没有发展的很好。但是我们汲取了教训。

因为张姗姗同学的身体不好,无法住校,我们每次都尽量争取在中午的时间里做完决策。这样一般我们就无法睡午觉,直接就去上下午的课了。这样,一连几天下来,我们都累得不行,昏昏欲睡。可是,大家还是互相鼓气。

我想,这个比赛的过程,也是我们逐步自我肯定、培养勇气和自信的机会。我们一开始并没有很自信自己的实力。虽然觉得我们三个的组合是“强强联合”但是觉得别的小组也不容小觑。可是,逐渐地,我们认识到“连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自己,就没有人会相信你”所以我们坚定了对自己的信心—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有回报!

初赛风云

在初赛的时候,我们的心情跟着经营结果的好坏而变化。

测试回合的经验积累,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决策的流程。我们三个人有的时候也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决定而纠结半天。我们最后每个人都会决定一个数字,然后再求个平均数。每一整套决策,我们都会在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大家一起挤在一台电脑前,写写画画。

那些美好,那些欢笑,那些确定的决策,不确定的未来。

什么才是人生?也许不是那个最终的金榜题名,而是在金榜题名背后的无数个不眠之夜;也许不是在决策大赛中拨的头筹,而是赢得友谊、爱与尊重。

坦白说,我们三个人,不是没有参加过比赛,也不是没有获过奖,更不是没有为一件事努力奋斗过。可是,这次比赛,却让我们找到了久违的一种感觉,一种为了目标,竭尽才智的感觉,一种比肩而战的感觉。团队合作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经过前几轮的亏损,我们精心制定的战略终于起了作用,在后几轮中,我们一甩颓势,一举跃为小组第二,在最后一轮,我们为了保证优势,特别制定了更加保守的战略,终于从11只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决赛。

初赛获胜之原因分析

在初赛中我们制定了出色的战略,并实施了良好的控制,所以最后我们以优秀的成绩胜出。仔细研究其原因,大概主要有以下几点:

ü  对新技术进行大量自产,形成低成本,而后以绝对的价格优势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头羊。
初赛中我们在亚洲建立了十个工厂,用于大量自产技术三。虽然开始时必须承担大量的折旧费用,但是其后期带来的竞争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在技术三市场上的份额最终达到了近50%,然而我们的价格却并不是最低的。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初期以低价策略占领的大量市场份额。
相比于新技术的大量自产,我们的旧技术则倾向于外包。因为旧技术并不是我们今后的利润来源重点,所以我们选择不在其上形成竞争优势,以较少的投入形成短期的收益。

ü  公司层战略得当。
我们尽早地选择放弃了技术一的市场,因为我们预计旧技术将在后几个回合中逐渐萎缩。事实证明,我们的决策时非常正确的。在第八回合,美国的技术一市场份额已经萎缩至7.32%,亚洲31.64%,欧洲仅剩下7.11%。

ü  第一回合将所有的长期借款还掉,并在以后维持最低额度的借款,最低程度的财务费用。

精彩决赛

终于,紧张激烈的决赛到来了!我们三个人摩拳擦掌,希望能有一番作为。我们的战略仍然延续了初赛的风格。希望在产能上取胜,大产量的低成本战略。可是辅一开始,便不很顺利。亏损让我们感到自己的不足。

灰心丧气还有些许的自我怀疑。当我们得知,队伍里面还有MBA的竞争对手,我们的忧虑增加了。

我们只是本科生,凭什么和MBA比较?我们这样问自己。回顾自己的大学两年多的生涯,我们有走对的路,也有走错的路。我们的经历和学识纵不能和MBA们相提并论,但是我们的勇气、闯劲,创新能力也有优势。

我们三个互相鼓励,终于走出了自我怀疑的困境。我们再一次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经历。记得有一轮,面对大量的亏损,我们三个一整天都在思考这件事。课上,老师讲的内容无论是什么,我们都会马上联想到“战略模拟”。从定价策略,生产策略,需求预测,财务指标等等,我们觉得这个比赛居然和每门课的关系都这么大!好不容易挨到下课,我们几个兴冲冲地回去决策,一做就是四个小时。我们逐个分析了对手的优势、劣势,并利用初赛的统计数据,做各种层面的分析。

在决策的过程中,我们互相牵制补充,互相协助。特别是定价,我们小组的张姗姗的口头禅是:“再降点吧,我总觉得这样卖不出去啊”,我和刘双双则总是说“不行,别再降了,再降我们心疼啊!”现在想来,真是充满快乐的回忆。

可是最终天不遂人愿,我们在第五局第六局大规模的亏损,虽然有客观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我们的决策失误。我们深刻反省了自己,但是最后一轮,我们仍然打起精神,做了一次冒险的尝试,希望结果能有所改观。记得最后一次,我们几个又是心痛,又是不舍。可是我们不会放弃,也不会不负责任地放手不管!

最后的结果,我们小组的累计股东回报率小组倒数第一,分数倒数第二。我们难过,悲伤。我们三个,只觉得空落落的。但是,我们在比赛中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坚持了诚实、守信。我们相信,商学院不仅是学商的地方,更是一个学做人的地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然先从做人做起。

我们在比赛中学到了很多。我们学到的,是一本书不能教给我们的,也是一篇论文不能承载的,更是千金不换的深刻友谊!

决赛失利之原因分析

决赛中,竞争之激烈程度远非初赛可比。我们在初赛中采取的大产量低成本低价格战略在决赛中并没有成功实施。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ü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的野心太大,战略太险,公司层战略失误。
我们的战略是通过大量自行生产来降低成本,以低价格抢占技术3和技术4的市场。然而,技术3和技术4作为两种最新产品,其竞争是最为激烈的,没有一家公司可以二者兼顾。在有限工厂、有限资金的制约下,我们没有在任何一种技术上形成绝对优势。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市场营销学上的“珠峰效应”。行业内的第一名永远有着绝对的优势。在两个技术领域均取得第二名,完全比不上在某一技术领域取得第一名带来的利润空间大。虽然我们之后进行了战略调整,专注技术3,外包技术4,然而为时已晚。我们只来得及抢占大量的市场份额,却来不及赚取利润了。

ü  巨额的财务费用将企业拖垮。
为了不影响股价,我们第一轮并没有发股。然而激烈的竞争使决赛的利润空间远远低于初赛,我们的现金存款很快就用光了。现金流断了,就只能借债或是发股。然而负数的利润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股价。在低股价时发股,造成筹资困难。借债转而成为了更有效的筹资方式。这造成了我们最后资不抵债的窘境。

ü  在实施冒险战略的同时,却仍保留着相对保守的心态,战略控制不到位。
我们的战略是以大量自产形成低成本低价格。然而大量自产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必须能卖出大量的商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市场占有率又来自于低成本低价格。实际上这是一个循环。

比赛中学习到的知识

商业决策模拟挑战赛确实是现实商业世界的缩影。在其中,我们将战略管理课程所学的内容加以实际应用,不仅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更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战略管理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无非就是三步走: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

这看起来空洞无比,然而当书本上的知识在我们面前变得立体鲜活时,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战略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决策制定过程中,我们以波特竞争理论为指导,不断地问自己这些问题:

外部环境变化对于公司有着怎样的影响?这在比赛中的缩影为:市场前景对于各技术在各市场中的份额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技术一二会萎缩吗?新技术可以上升至多大的份额?我们的竞争对手采取了什么战略?他们卖了哪些技术产品?如果我们采取了类似的战略,我们有优势吗?如果我们采取相反的战略,会带来更大的利润吗?

内部组织对于企业战略分析有存在什么影响?针对外部环境,我们需要形成怎样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商场中取胜?“企业活动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在比赛中体会非常深刻的一点。例如,要想形成低成本的优势,就必须大量自产,低价销售,抢先占领市场,哪怕以可变生产成本(低于单位总成本)的价格销售,也要保证销量和产量,保证学习曲线以最快速度下降。

如何制定业务层战略?是选择低成本战略还是差异化战略?这在比赛中的缩影为:是选择以大产量、低价格、单一特征值销售,还是以高特征值、高广告费用、高价格销售?

如何选择公司层战略?这在比赛中的缩影为:选择哪个或哪些技术产品进行销售?初赛中,我们选择了兼营技术二、技术三、技术四的较为全面的公司层战略,而当进入决赛的我们再次沿用这一战略时,便陷入了困境。因为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再允许企业将其有限的资源分摊到不同领域。正如“珠峰效应”所说,我们必须在某一领域形成绝对的优势,达到行业的第一名,成为行业的领军者,才有更为广阔的利润空间。

战略制定完成,还远远没有结束。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控制更为重要。对于竞争对手的行为,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达到战略原本的目标,修正战略是否必要。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随时观察,实时控制。

总之,这次比赛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系统的仿真程度真的值得称赞。真心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参加这种比赛。也祝愿商业决策模拟挑战赛越办越好!



参赛者: 张姗姗  刘双双  李晓玲


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86-10-82509171 rmbs@rmb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1